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枳县

枳县

①秦于枳邑置,属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东岸。三国蜀移治今涪陵市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枳县在 “郡东四百里,治涪陵水会。土地确瘠,时多人士”。东晋永和三年 (347)桓温平成汉后移治今重庆市渝北区东洛碛镇。北周废。

②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置,为枳城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洛碛镇唐草坝。寻属巴郡。北周废入巴县。

③北宋宣和元年 (1119) 改武龙县置,属涪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土坎镇 (旧武隆司)。南宋绍兴元年 (1131) 复为武龙县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治今重庆市涪陵区东北。属巴郡。三国蜀移治今涪陵区西。东晋复移故治。北周废入巴县。(2)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改武龙县置,治今重庆市武隆县西北土坎。属涪州。南宋绍兴元年(1131年)复为武龙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剌儿千户所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置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地区。《明太宗实录》: 永乐三年十月,“设海剌儿千户所,以来朝野人头目把秃等为千百户”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

  • 灵河

    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“沙河”条下载:“县西四里有灵河。《志》云:发源县西白土坝,东流至三角潭与曲逆溪合,下流入于沙河。”②亦作凌河,又名渝水。即今辽宁西部之大凌河。《辽史·地理

  • 夏鲁寺

   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四十里。北宋元祐二年 (1087) 创建。藏语意为 “新生草芽” 或 “苗”。元时把持夏鲁寺政的地方势力阶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,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。14世纪中叶,阶氏家族迎请当

  • 干陀利

    又作干陁利、近陁利、斤陀利、乾陀利。或误作于陁利、于陀利。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。一说在马来半岛,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,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。《梁书·南海诸国列传

  • 管界

   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: “管界巡司在州西百八十里。本名时休峒。永乐中改置巡司,嘉靖中没于交阯,寻复来归。”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治龙门 (今钦州市南龙门港镇)。乾隆

  • 豆山关

    明置,属新宁县。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六十里豆山上。清同治《新宁县志》卷2:豆山关“山绵亘若长蛇,顶上分界,下即开县地”。

  • 赵旷川

    在今河北徐水县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明道二年 (1033),刘平奏: “自边吴淀望赵旷川、长城口,乃契丹出入要害之地。” 即此。

  • 灵仙洞

    在今江西分宜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灵仙洞“在分宜县(旧治)北三十里。洞中有丹炉,又有一石如磨,或以为炉之盖云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分宜县:灵仙洞“峻险崎岖,仰视石屋,如云霞往来之状”。

  • 贡川山

    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永安县:贡川山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上有桃源洞、一线天诸胜。山峡斗绝,仅容趾陟。其巅田庐井井,故有桃源之目。正统间,邓茂七等作乱,败官军于沙县,据贡川为寨守之。茂七败

  • 荆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蕲县。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。(1)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。北宋属蕲县,南宋宝祐五年(1257年)升为县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。面积11.2平方千米。人口 9740。镇人民政府驻荆山,人口 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