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柘林镇

柘林镇

①唐置,为军镇,属嘉州。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七十里沙湾镇。

②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八里柘林镇。镇西旧有柘林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柘林镇 “地连柘山,与青村所、金山卫相应援。嘉靖三十四年,倭贼盘据于此,四出焚掠,久之患息,因建堡置戍,城周四里,为防御要冲”。清设守备防守。


(1)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。面积26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 1100。因昔地有柘山,山上柘树成林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松江府:谓柘林镇“地近柘山”,故名。原名柘林城,一作柘林堡,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年)筑城垣,后毁于战火重建。1949年设柘林乡,1957年废入新寺乡。1984年析置柘林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对虾养殖业发达。有针织品、五金、机械、光学玻璃等厂。莘奉、沪杭、奉柘公路经此。有柘林古文化遗址。(2)在江西省永修县西北部、修水北岸,西濒柘林水库。面积172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柘林街,人口 4500。1958年修建柘林水库时在此建街,与被水库淹没的柘林村相对应称新柘林街。1959年设柘林镇,1960年改公社,1974年复设柘林镇。产稻、鲜鱼等。有水力发电、雕刻、印刷等厂。柘林水库库区通客货轮,上溯武宁县新宁镇。公路东接316国道。辟有柘林湖风景区。(3)在广东省饶平县东南部。面积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柘林,人口1.1万。昔因其地柘树成林,故名。1952年建镇。1958年并入东界区,1965年分设柘林公社。1983年设镇。渔、盐业为主。盛产海鱼、食盐、蚶、蚝、紫菜等。石斑鱼、对虾、龙虾、鱼露多出口。有胶丝、造船、木器、五金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镇区自古为粤、闽、浙、台等地渔、商船过往停泊之地。清光绪年间成为商埠。柘林港是渔港。有公路通碧冈接324国道。古迹有镇风塔、白雀寺、七勺井、旗头山石刻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瓜山

    ①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十五里。唐李白流夜郎经此,有《望木瓜山》诗。②在今甘肃环县东北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木瓜堡,“《志》云:旁有木瓜山,因名。明正德四年,寇入花马池。总兵马昂与亦孛耒战于木瓜山

  • 古符县

    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次年属平琴州。建中二年(781)复属党州。北宋开宝七年(974)废入南流县。古县名。唐永淳二年(683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。属平

  • 登科山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西科山。《清一统志·泉州府》: 登科山 “在惠安县治西。旧名登高。宋卢瞻读书其上,举八行科,故易今名”。

  • 萑苻泽

    一作萑浦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”。春秋属郑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年(前522年):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

  • 花姑山

    即麻姑山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麻姑山“在宣城县(东)三十五里。高袤与敬亭山等,麻姑修道于此飙举,有仙坛、丹灶存焉。《九域志》云,亦名花姑山”。

  • 酉阳宣慰司

    明天启元年(1621)升为宣慰司,属重庆卫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、秀山二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。清乾隆元年(1736)改为酉阳州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置,治今重庆市酉阳

  • 索郭鲁克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西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3伊犁西路: 索郭鲁克 “在吹郭勒南岸库克萨尔西三十里支河之间,其西境支河名察罕乌苏”。

  • 石城门

    俗称旱西门。明南京城门名。本杨吴金陵城正西门,故名大西门。明代改名石城门。即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。

  • 塔西河

    即今新疆玛纳斯县东南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。清 《林则徐日记》 (清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): 塔西河,“此地居民甚盛,闽中漳、泉人在此耕种者数百家,皆遣犯子嗣,近来闽、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”。

  • 子云山

    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