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即今云南永德县治德党镇。元代属镇康路。
即今贵州凯里县。明嘉靖七年 (1528) 置凯里安抚司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裁。四十五年(1706) 地入清平县。雍正十年 (1732) 设清平县丞驻此,又设凯里营。咸丰时,张秀眉苗民义军据
①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南平安堡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9:承德县(今沈阳市)西南章义城“北曰平安堡”。②即今黑龙江延寿县西南四十里平安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宾州厅屯镇:东南有平安堡。
即今江苏姜堰市西北三十四里溱潼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泰州 “樊汊镇” 条下: “又秦潼镇在州东北六十里。”
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
亦称归化城土默特部。明蒙古部落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“嘉靖间谙达(旧作俺答)筑城于丰州滩,采木架屋以居,谓之板升(板升汉言屋也)。是为西土默特。”驻地归化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)。游牧地相当
①北宋初置,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二》:马岭关“在婺源县东北屏障山。两山对峙, 当休、婺二县界。宋初置关”。②明置,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南四十五里马羚关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原府太谷县: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龙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。二十八年(1395)升为龙州军民指挥使司。
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通关镇。清时普洱府经历驻此,又有把总外委协防。同治二年 (1863) 李文学遣王泰阶率彝族起义军进军至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今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。清同治二年(1
1914年由原伊犁道袭置,属新疆省。治伊宁县(今新疆伊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伊犁、塔城两地区(乌苏、沙湾、和布克赛尔三县除外)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。1916年,塔城、额敏二县划归塔城道。1928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