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正阳镇

正阳镇

①宋置,属颍上县。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七十里颍河入淮之口。因寿州(今寿县)有正阳镇在东,故此亦名西正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上县:正阳镇,“所谓西正阳也,下临淮津。……上有刘备、关羽二城。蒙古将董文炳所筑也。旁又有土城基。周三里,欲谓之张飞城”。

②亦名东正阳。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祐二年(905),朱全忠攻寿州,“寿人坚壁清野以待之。全忠欲围之,无林木可为栅,乃退屯正阳”。胡三省注:“淮水流出颍、寿之间, 夹淮有正阳镇, 东正阳属寿州安丰县界,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。”明设正阳镇巡司。”


(1)在安徽省寿县西北部。面积5.8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正阳关。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镇,古寿春城西重要关隘,故以正阳关为名。1949年置正阳区,下半年设市,1950年改区。1953年置镇,1958年建公社,1970年复置正阳镇。地处淮河南岸洼地。渔业发达。有建材、农机修配、造船、食品、猪鬃加工等厂及货栈、仓库等。镇区沿淮河东岸分布。淮霍公路经此。为淮河重要港口及中上游之间航运转口站。为皖西地区水陆交通联接中心。纪念地有1929年中共中央交通站及1931年中共寿县中心县委联络站旧址。(2)在重庆市黔江区中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凉水井,人口 3240。清代因境内有朝阳洞,引《楚辞·远游》“餐六气而引沆瀣兮,潄正阳而含朝霞”中之“正阳”一词而得名。即始名正阳乡,后沿用。1958年建正阳公社,1983年复乡,2001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。是区蔬菜基地。319国道、渝怀铁路经此。(3)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东部。面积57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神庙,人口 2310。镇以境内古迹正阳洞得名。1950年设红旗乡,1961年改公社。1983年改名正阳公社,1984年改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。有农机、砖瓦等厂。有公路通市区。古迹有汉阳陵、李昺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郾师市西南。《公羊传·桓公十一年》: “古者郑国处于留。” 即此。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,故又名刘。②春秋郑邑,后为陈邑。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陈留郡陈留县注引孟

  • 巴蔓子墓

    俗称将军坟。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东北民生路侧德兴里与莲花池交界处。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人。据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 记载:“周之季世,巴国有乱,将军蔓子请师于楚,许以三城。楚王救巴,巴国既宁,楚使请城

  • 高乔山

    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百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遂安县: 高乔山 “近开化县界。层峰叠嶂,溪谷迂回,正德八年流寇由开化马金岭突犯,尝筑寨于此,以遏其冲”。

  • 石柱砦

    北宋置,属黔江县。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。

  • 阴山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。南齐废。②西汉置,本名阳山县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。三国吴属湘东郡。隋省入湘潭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南云州。 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③唐天

  • 洛场镇

    金置,属谷熟县。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三十六里济阳乡。

  • 铁冶所

    在今云南晋宁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: 铁冶所 “在昆阳州南二十里。地产铁,亦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普耳

   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见万历 《云南志》 卷16 《贡象道路》。清顺治十六年 (1659) 改隶元江府。雍正七年 (1729)置普洱府。

  • 保定城

    在今甘肃镇原县东。《新唐书·刘昌传》:贞元七年 (791),泾原节度使刘昌 “又西筑保定,捍青石岭,凡七城二堡,旬日就”。即此。

  • 维西厅

    清雍正五年 (1727) 置,属鹤庆府。治所在维城 (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)。民国 《云南维西县地志全编》: “以县治地居西极,取四维之一之义,因命名为维西。” 乾隆二十一年 (1756) 改属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