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家汇 (匯) 镇
即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秋浦河西岸殷汇镇。清乾隆八年 (1743),李阳河镇巡司移驻于此。
即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秋浦河西岸殷汇镇。清乾隆八年 (1743),李阳河镇巡司移驻于此。
指今四川青衣江支流安河溪。《元和志》卷32洪雅县: “县西有洪雅川,以名县。”
即班勒纥城。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巴里黑”。为察合台汗国地。
即今福建漳州市南名第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漳州:天成山“一曰名第山,后有周、潘书堂遗基”。唐元和中,郡人周匡物、潘存实先后举进士,宪宗敕改今名。
亦作沈犁郡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治所在莋都县(今四川汉源县东北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“臣瓒曰:《茂陵书》沈黎郡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,领县二十一。”辖境相当今四川汉源、石棉、荥经、
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5:石港“在县(治今老城镇)西二十里封平都,源合西峰、沙地、南滚、硝阳四水,会潮成港,港口两岸皆石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石港
即今台湾澎湖岛马公市。明天启二年(1622)荷兰殖民者侵掠沿海,曾筑城于此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独立纪》:“澎湖之妈宫、西屿,互相对峙,中隔海程二十里,最为扼要。”
即今陕西佛坪县治。清于此设巡司。1925年佛坪县迁治于此。
又名稍直口。北宋咸平中筑。在今天津市西稍直口。
①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改抚州置,治所在柔远县 (寻改名高原县,今河北张北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、怀安县、山西天镇县、内蒙古集宁市、太仆寺旗之间。元皇庆元年 (1312) 改为兴和路。②元至元
东汉改冶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晋废,其地滨海,为我国通交趾的主要港口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“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,皆从东冶泛海而至。”古县名。东汉改冶县置,治今福建省福州市。属会稽郡。晋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