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河
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三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汝河“发源县南界岭,北流入于汉”。
又称南汝河。洪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南部。《水经注》:“汝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。”源出泌阳县北,东北流到遂平县折向东南,经汝南等县至新蔡县河口入洪河。长222千米,流域面积 7389 平方千米。上游建有板桥、宿鸭湖、薄山等水库和蛟停湖蓄洪区。支流有臻头河等。
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三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:汝河“发源县南界岭,北流入于汉”。
又称南汝河。洪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南部。《水经注》:“汝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。”源出泌阳县北,东北流到遂平县折向东南,经汝南等县至新蔡县河口入洪河。长222千米,流域面积 7389 平方千米。上游建有板桥、宿鸭湖、薄山等水库和蛟停湖蓄洪区。支流有臻头河等。
一名佛流水、又名佟佳江。在今辽宁东部、吉林东南部之浑江,为鸭绿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西盖马县: “马訾水西北入盐南水,西南至西安平入海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7前凉录:张寔讨曹祛于晋昌,“自姑臧西南,出石驴,据长宁”。即此。一说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古山名。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南
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1:“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,或名热海,又谓咸海。周千余里,东西长,南北狭。四面负山,众流交凑,色带青黑,味兼咸苦,洪涛浩汗,惊波汨忽。”即“热海”
在今宁夏隆德县西。为渝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隆德县: 底堡水 “在县西二里。源出美高山,下流合于好水”。
南朝宋置,属合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。梁为宋广郡治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)改为新化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南陆屋。属合浦郡。梁为宋广郡治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年)改
亦作黄落河镇。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北黄雒乡。清乾隆 《无为州志》 卷4 《镇集》: 黄洛河“在治北三十五里太平乡”。设巡司于此。
①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置,为定边军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铁边城镇附近。金皇统六年 (1146) 降为定边寨。②元至元二十二年 (1285) 置,属镇南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。后废。明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北骑岸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 东北有“骑岸”。在江苏省通州市中北部、团结河北岸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骑岸,人口8500。
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北道墟镇北曹娥江口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练塘者,句践时采锡山为炭,称炭聚,载从炭渎至练塘,各因事名之,去县五十里。”《嘉泰会稽志》 卷9载: “称山在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,越王
唐改江源县置,属交川县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2松州交川县:“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(1)在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。面积650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号,人口 1560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