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池县

河池县

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河池县: “一名仇池。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,上有池,似覆壶,有瀑布,其县因山为名。山在成州界,去县稍远,今县所处,谓之河池川,故取以为名。” 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 建武九年 (33),“使 (王) 元与领军环安拒河池”。即此。西晋后废。北魏改置广化县,隋仁寿元年(601) 复改河池县,属河池郡。唐属凤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迁治固镇 (今徽县)。蒙古至元初于县置南凤州 (后改为徽州),至元七年 (1270) 省入徽州。

②北宋初置,属金城羁縻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河池镇北。后属宜州。大观元年 (1107) 改为怀德县,为庭州治。四年 (1110) 复为河池县,仍属宜州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这路。明天顺六年(1462) 迁治屏风山 (今河池镇东),成化十三年(1477) 复还旧治,弘治十七年 (1504) 升为河池州。1912年复为河池县,属广西柳江道。治所即今河池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 (即今河池市),1983年改为河池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银杏。属武都郡。东汉建武十一年(35年),公孙述以王元等领军据河池拒汉,来歙等大破之,即此。晋永嘉后废。北魏于此置广化县,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河池县。大业中属河池郡。唐属凤州。宋开宝五年(972年)移治固镇(今甘肃徽县)。蒙古时为南凤州治。至元元年(1264年)南凤州改徽州,为徽州治。七年省县入州。(2)古旧县名。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南,属宜州。明弘治十七年(1504年)升县为州。1912年改州为县。治今河池镇,1953年迁治金城江镇。1983年撤销,改设河池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背阴障堡

    一作背隐嶂堡。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大风口水库北背荫障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3: 永安堡 “堡东背阴障可按伏”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30: 背阴嶂堡在 “ (宁远州) 城西一百四十

  • 东海郡

    ①秦置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)。楚、汉之际为郯郡,西汉仍为东海郡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、临沂市和江苏赣榆以南, 山东枣庄市、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、灌南以北地区。东汉以后属徐州,缩小。三国魏黄

  • 木剌山

    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、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。《新唐书·郭子仪传》:天宝八年(749),“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,诏即军为使”。

  • 马山口堡

    即马山口关。在今湖北郧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郧阳府郧县:马山口堡在“府西五十里”。

  • 大铺墟

    即大埔墟。即今广西柳城县(大埔镇)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柳城县图:县北有大铺墟。1950年移柳城县于此。

  • 北关堡

    北宋熙宁五年(1072)置,属熙州。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二十里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,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北。属狄道县。

  • 大法寺

    一名八王寺。在清盛京福盛门外,今辽宁沈阳市小北门里路东。努尔哈赤进入盛京(今沈阳)后,其第十三子阿济格被封为郡王,后晋为亲王,在此营建家庙。后又为著名的八王之一,故有“八王寺”之名。

  • 陇城县

    ①北魏置,属略阳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西魏改名略阳县。隋开皇二年(582)又改为河阳县,属秦州。六年(586)复为陇城县。唐末废。②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天

  • 外江县

    北周保定三年(563)改僰道县置,为戎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市。一说在今宜宾县东之南广镇。以外江(今岷江)为名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改僰道县。古县名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以僰道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

  • 固城县

    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丰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、郧西县境。八年 (625) 废。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(700) 置,属羁縻淯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