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西

河西

①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西之地。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、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。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河西曰雝州。” 亦曰河右。

②唐方镇名。景云二年 (711) 置河西节度使,开元、天宝间为十节度使之一。治所在凉州 (今甘肃武威市)。统凉、甘、肃、伊、西、瓜、沙七州。相当今甘肃武威市以西和新疆东北部地。广德初,吐蕃陷凉州,移治沙州 (今甘肃敦煌市西)。大中五年(851) 沙州人张义潮收复河湟等地,改置归义节度使。


(1)古地区名。一作河右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河西曰雝州。”其范围相当今陕西、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。汉、唐时指今甘肃、青海两省黄河以西,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西汉武帝时“乃度河湟,筑令居塞,初开河西,列置四郡”。《新唐书·兵志》:“天宝盗起,中国用兵,而河西、陇右不守,陷于吐蕃。”北朝时或泛指今山西省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,称居于这一带的杂胡为河西胡。今泛指黄河以西地。(2)唐方镇名。景云二年(711年)置河西节度使,是唐代节度使成为固定制度之始。治凉州(治今甘肃武威市)。辖赤水、大斗、建康、玉门、墨离等八军及张掖、交城、白亭等三守捉,驻守范围约相当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。广德二年(764年)至大历元年(766年)凉州、甘州、肃州相继为吐蕃所占,节度使移治沙州(治今甘肃敦煌市西南),与中原隔绝。后废,但沙州至贞元三年(787年)始地入吐蕃。(3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部。河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。因在通甸河西岸,故名。产玉米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、油菜籽等。特产羊肚菌、核桃、蝉花、兰花。有采矿、木材加工等企业。为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南接剑六公路。(4)见“河西走廊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扣河

    一作寇河。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北寇河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大清河“在开原县东三十里。……亦曰扣河,又南流至县东南,小清河自东南来会,合流辽河”。

  • 河池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河池县: “一名仇池。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,上有池,似覆壶,有瀑布,其县因山为名。山在成州界,去县稍远,今县所处,谓之河池川,故取以为

  • 孤店关

    明置,在今山西大同市北十里古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孤店关 “在府东北。成化十九年,王越出孤店关,至猫儿庄,袭敌于威宁海子,是也”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。明成化十九年(1483年),提督军

  • 东征元帅府

    元置,治所在奴儿干城(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)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“奴儿干都司,先名远三万卫,前代无所考,元为东征元帅府。”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一带及萨

  • 湖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薛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南。西汉属山阳郡。王莽时改为湖陆县,东汉初复名湖陵县。《后汉书·刘永传》: 建武三年 (27),盖延破刘永将佼彊、周建等,“彊、建从永走保湖陵”。东汉章帝改为湖陆县

  • 泽朗山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七十里。明初移练门巡司于此,改名泽朗山巡司。

  • 赵草城

    南朝梁筑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。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 南齐建武五年 (498),“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,以通粮运,每牧人过岸伐刍藁,皆为大眼所略。景宗乃募勇敢士千余人,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,亲自举筑

  • 青阳

    ①战国楚邑。在今湖南长沙市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六年 (前221) 令曰: “荆王献青阳以西”; 《汉书·邹阳传》: “越水长沙,还舟青阳。” 秦于此置临湘县。②即今福建晋江市驻地青阳镇。以在

  • 林冶山

   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 林冶山 “在州东北八十里。古金坑之所。前辈诗云: 天涯亭下有龙窟,林冶山头出碎金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 林冶山 “在灵山县西南五十里。脉自城隍

  • 愁思塠

    亦作愁思堆。在今陕西蓝田县南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东晋永和十年 (354),温由江陵北伐苻健,“健又遣子生、弟雄众数万屯峣柳、愁思塠以距温,遂大战,生亲自陷阵,杀温将应诞、刘泓,死伤千数”。《载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