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咙
即济隆城。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清松筠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自宗喀西南行三日,可抵济咙边隘。”
即济隆城。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清松筠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自宗喀西南行三日,可抵济咙边隘。”
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 新井 “在巴县南五十步,东西一十五步。《地理志》 云: ‘周武王克商,封同姓为巴子,遂都于此。地因险固以置城邑,并在高冈之上’。唐天授年中,刺史许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沿海一带。北起安平古堡故址(在一鲲身),南至二层行溪(即二仁溪)口,原由多处沙洲连续发展而成,地势起伏,有如鲸(鲲)背浮露水面,故名“鲲身”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:“自打
①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恒州置,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均水一带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废。②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丰州置,治所在武当县(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)。《寰宇记》卷143均州:“因界内
明废下蔡县为镇,属寿州。即今安徽凤台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寿州:“有下蔡镇巡检司。”
民国时属西藏地方政府。治所即今西藏林周县北哈母 (洛麦)。
在今安徽南陵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南陵县:甘公城“在县北七里。甃甓甚工,缭以漳水,可容数千人。四旁门址,犹有存者。或曰,吴将甘宁尝屯此。俗为甘罗城”。
在今浙江兰溪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兰溪县:万松源在“县西四十里。山绕谷深,源口盘固,可以避乱”。
在今广东南雄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3南雄州:杨历岩“在州西北隅,距城二十里,山巅方广百余丈,奇峰怪石,环绕前后,飞泉泻空。有龙祠,祈祷辄应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杨历岩在“府西北二十里
1931年12月改大宁设治局置,治所在小城子(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)。1932年升为宁城县。1931年12月由大宁设治局改名。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城子镇。1932年升县,隶热河省。
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乌头山“在均州东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