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安县

海安县

①西晋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台山市西南。后废。

②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海安县。南齐属海陵郡。后废。唐景龙二年 (708) 复置,属扬州。开元十年 (722) 又废。

③南朝梁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当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北齐废。

④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齐安县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名齐安县。

⑤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,属宁越郡。治所即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。唐改为安海县。

⑥1943年苏中解放区由泰县、如皋、东台三县析置紫石县,驻海安镇 (即今江苏海安县)。1948年改名海安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晋置,治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。属高兴郡。后废。(2)南朝梁置,治今江苏省灌云县境内。属南兖州。北齐时废。(3)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齐安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恩平市北。属高凉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名齐安县。(4)隋大业初改安平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。属宁越郡。唐时改安海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苏省中部、江海平原与里下河平原结合部。属南通市。面积1108平方千米。人口96.5万。辖1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海安镇。因海水经常浸淹农田,取“水不扬波”之意。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海安县,治今址,属新平郡。南齐永明五年(487年)属海陵郡,后省。唐景龙二年(708年)析海陵县复置海安县。开元十年(722年)又省入海陵县。宋有海安镇。1943年析泰县、如皋、东台部分地区置紫石县,治海安镇。1948年县改今名。1949年属苏北行署泰州专区,1950年改属南通专区。1952年隶江苏省,1983年属南通市。通扬运河、栟茶运河、通榆运河、串场河、如海运河、丁海河等纵横全境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豆类、薯类及蚕茧、药材等。为全国商品粮、棉花、蚕茧、生猪、山羊板皮基地县。蚕茧总产量居全省之首。矿产资源有石油、耐火土等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丝绸、纺织、轻工、工艺美术、食品加工等。特产糯米陈酒、真丝服装。204、328国道和海栟等公路及通扬、串场、栟茶、北凌等干线航道经此。古迹有平倭冢记碑、青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。纪念地有苏北临时参政会会址,联合抗战座谈会会址,华中新四军、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旧址,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宝源县

    1948年由宝昌、沽源二县合并设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沽源县。1950年撤销,复为宝昌、沽源二县。旧县名。1935年由宝昌、沽源两县合置,治宝昌城(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)。1950年撤销,

  • 尧沟店

    一作姚沟镇。即今山东昌乐县西尧沟镇。明嘉靖《昌乐县志》:尧沟店集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

  • 英德州

    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降英德路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。大德四年 (1300) 复改英德路。至大初又降为英德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改

  • 乌鸣关

   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安南卫:乌鸣关“在卫城(今晴隆县)南二里山巅,下入深箐。洪武中置关,有戍兵”。

  • 浮光山

    即弋阳山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又东径浮光山北,亦曰扶光山,即弋阳山也。出名玉及黑石,堪为棋。其山俯映长淮,每有光辉。”

  • 雁麦湖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: 雁麦湖在“州西南四十里。其相连者,曰张塘湖、马沟陂,接萧、砀境。冬春则为平原,夏秋汇为巨浸”。

  • 河宗

    指今山西西北部及内蒙古清水河一带。《穆天子传》 卷1: “辛丑, 天子西征, 至于䣙人。 河宗之子孙䣙柏絮……。 戊寅, 天子西征, 鹜行, 至于阳纡之山,河伯无夷之所都居

  • 建鼓山

   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 “山水险阻,有黄金、子午、马聪、建鼓之阻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1房陵县: 建鼓山“在县南一百十三里,与马鬃山连接,二山并高峻,冬夏积雪”。《寰宇记》

  • 猊山

    在今广东增城市东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广州增城县: 猊山 “在县东南二十三里。多婆娑摩竹,围三、四尺,至坚,里人以为弓。弓形如弩”。

  • 龙陵县

    1913年改龙陵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在云南省西部,东南濒怒江。属保山市。面积 2883 平方千米。人口26.9万。辖3镇9乡(含1彝族傈僳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