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河头集
即今河南濮阳县东二十里清河头乡。清光绪 《开州志》 卷1: “清河头庄,至州二十里。”
即今河南濮阳县东二十里清河头乡。清光绪 《开州志》 卷1: “清河头庄,至州二十里。”
在今江西宁冈县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6吉安府: 拐湖山 “在永宁县 (治今新城镇) 东南六十里。上有泉自山腰涌出,直泻山麓荡为深湖”。
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南云居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5南康军:布水“《晏公类要》云,在建昌(治今艾山)西南四十里欧山之上。其潭周回三百步,喷涌悬流三十余丈,形如曳布”。故名。
即大堰村。今浙江衢县北玳堰乡。
①唐天宝元年(742)改罢交县置,属延安郡(后改延州)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。后废。②五代梁改延唐县置,属道州。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。后唐同光初复名延唐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罢交县置,治
①即大峨眉、中峨眉、小峨眉山的合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小峨山“此山与中峨、峨眉相连,故峨眉亦名大峨,是为三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:三峨山,“《志》云:大峨山在县
在今广东海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宋师岭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
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三十四里四甲镇。清光绪《通州直隶州志》卷1:东“八十里曰四甲镇”。在江苏省海门市中西部、三余竖河与老运河两岸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四甲,人口 8500。初名四
北周大象二年(580)改邺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为邺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改邺县置,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。为魏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
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青石咀镇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 黑石头堡 “在大通县西一百三十里。有把总防守”。
即长丰泊。在今河南浚县西二十里。《宋史· 河渠志一》: 李垂上 《导河形胜书》 曰,“其始作自大伾西八十里,曹公所开运渠东五里,引河水正北稍东十里,破伯禹古堤,径马家陂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