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潭县

湘潭县

①南朝梁天监中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衡山县东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衡州,大业三年 (607) 属衡山郡。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为衡山县。

②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衡山县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洛口 (今湖南湘潭县治易俗河镇)。元和后属潭州。宋移治今湘潭市。元元贞初升为州,明洪武三年 (1370) 复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湖南省。1992年移治易俗河镇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梁天监中分阴山县置,治今湖南省衡山县东。属湘东郡。隋先后属衡州、衡山郡。唐天宝八载(749年)改为衡山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中部偏东、湘江下游西岸。属湘潭市。面积2513平方千米。人口112.4万。辖17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易俗河镇。南朝梁天监年间,析阴山县置湘潭县,治今衡山县东,属湘东郡。唐天宝八载(749年)改为衡山县。同年又改衡山县置湘潭县,移治洛口(今易俗河镇城塘);此为今县境命名湘潭之始。宋代迁湘潭县治于今湘潭市城区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属潭州路,元贞元年(1295年)升为湘潭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湘潭州降为县,五年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后属长沙专区。1950年于城区置湘潭市。1952年属湘潭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3年后属湘潭市。1992年县址迁至易俗河镇。地处湘中丘陵中部,主要地形系丘陵间以平原。湘江及支流涟水、涓水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为主,并产甘薯、油菜籽、黄花菜、花生、豆类、油茶、柑橘、茶叶,林产多松、杉、南竹等。饲养业、水产养殖业素称发达,湘莲为特产。矿产有锰、矽砂、煤、磷、海泡石等,其中锰、矽砂、海泡石储量与质量国内闻名。有水泥、化工、食品加工、湘绣、造纸、玻璃制品、铁锅、农机具等厂。传统产品原汁酱油、镰刀、湘绣、铁锅著名。湘黔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和107、320国道贯境。湘江和涟水通航。纪念地有彭德怀故居、齐白石故居。名胜有碧泉潭、草衣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峰山

    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三峰山“一名天冠山。三峰鼎立,有泉从崖隙东西泻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峰山“在贵溪县南二里。三峰相并,东连王表岩,西接五面山,南北孤绝”。因移

  • 碧湘宫

    楚马氏所置,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。《新五代史·楚世家·马希广传》: “希范之卒,希萼自朗州来奔丧。希广……乃以兵迎希萼于砆石,止之于碧湘宫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华中抗日根据地

  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。包括江苏绝大部分,安徽、湖北的大部分,河南、浙江的一部分和湖南的一小部分。1938年春,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,开展游击战争。5月,新四军一部挺进江南

  • 高梧谷

   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晋书·苻丕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吕光自西域还,高昌太守杨翰言于凉州刺史梁熙曰: “高梧谷口,水险之要,宜先守之而夺其水。彼既穷渴,自然投戈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

  • 牛屯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宝鼎元年(266),永安山贼施但等聚众数千人,劫皓庶弟永安侯谦出乌程,“至建业众万余人。丁固、诸葛靓逆之于牛屯,大战,但等败走。获谦,谦自杀”。《资治通

  • 华藏寺

    在今云南澄江县东阙摩山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华藏寺“创自齐、梁时,林壑幽秀,有翠壁、丹崖、清泉、古树之胜”。又称华严寺,俗称支提寺。在福建省宁德市支提山双髻峰下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由吴越王钱俶

  • 鄂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鄂州置,治所在江夏县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、通城县以东,长江以南,鄂城市、崇阳县以西地。大德五年 (1301) 改为武昌路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

  • 山南关

    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山南关“在张掖县东北四十里人祖山口。明嘉靖二十七年,巡抚杨博置,关城四面凡二十丈有奇。城濠三面、凡三丈有奇”。

  • 翁牛特旗

    本翁牛特部,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建翁牛特左、右翼二旗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左翼旗驻绰克温都尔,后迁今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,右翼旗驻哈特呼特朗,后迁今赤峰市西南老府镇 (西老府)。1914年划归热河

  • 小河桥

    在今河北三河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小河桥“在三河县南门外泃河支流上,东通错桥,西达金鸡塘,境接通、蓟,为往来要道。旧为浮桥以渡,明正德十二年改建石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