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熙河路

熙河路

①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置,为经略、安抚使路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大夏河、洮河流域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,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改为熙河兰会路。元祐间改为熙河兰岷路,元符间复故。后又改为熙河兰廓路。宣和间又改为熙河湟廓路。后改湟州为乐州,又改为熙河兰乐路,寻复改为熙河兰廓路。辖境西包今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 (1142) 并秦凤、熙河为熙秦路。

②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 置,为转运使路。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(1)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置,为经略安抚使路,治熙州(治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熙、河、洮、岷四州及通远军,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,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、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、礼县、宕昌等县地。后增辖兰、会二州,辖境北展包有兰州市、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,改称熙河兰会路。后会州割属泾原路,增辖廓州(治今青海尖扎县),又改称熙河兰廓路。其后湟州、西宁州、积石军相继来属,辖境西包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。金皇统二年(1142年)改为熙秦路。(2)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置,为转运使路,治熙州。旋罢。政和中复置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吕堰驿

    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(驻张湾镇)北古驿镇(吕堰驿)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四年(1865)十二月,捻军“至襄阳之邓家湖、吕堰驿”。明初置,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。清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宝关山

    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: 宝关山 “在白井司西一里。山高百仞,为行盐要路。土人以盐为宝,因名宝关”。

  • 白蜡坎铺

    在今贵州遵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“遵义底塘铺”条下:又有“白蜡坎铺”等, 皆戍守处。

  • 赐水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漂水。《水经· 漻水注》: 赐水 “水源东出大紫山,分为二水,一水西径厉乡南。赐水西南流入于漻,即厉水也。赐、厉声相近,宜为厉水矣。一水出义乡,西南入随,又注漻”。

  • 凌霄塔

    又称天宁寺木塔。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大街天宁寺内。始建于唐代。宋、金、明、清均曾修缮。寺内殿宇已毁,仅存此塔。高九层,平面呈八角形,为楼阁式砖木结构。根据地宫石函铭文和现存建筑风格,塔基为唐代所建,一至三

  • 首止

    一名首戴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睢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八年 (前694) 秋,“齐侯师于首止”。杜注: “卫地。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。” 《春秋》: 僖公五年 (前694) “秋八月,诸侯盟于首止”

  • 拔达克山

    亦作巴达克山。在今阿富汗东北境。《清一统志·拔达克山》: “乾隆二十四年,逆回波罗泥都、霍集占自叶什勒库勒败后,奔拔达克山,副将军富德率兵追之,遣使往谕素尔坦沙,……杀二酋,以波罗泥都尸身被盗,专函霍

  • 皮水隘

   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皮水隘“在城步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奥山

    一名虎头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九十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奥山 “奥水出焉,东流注于视水”。

  • 西归水

    即今湖北省东北部之倒水。《宋书·夷蛮》:西阳有“西归水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