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王桥镇

王桥镇

又名百谷镇。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王桥镇。清时水利通判驻此。


(1)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南部。镇人民政府驻五阳岭。人口1.3万。面积8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1949年属襄垣一区,1954年建东王桥乡。1956年属郭庄乡,1958年改王桥公社,1984年改镇。2000年原庄乡并入。浊漳河从中部穿过。主产玉米、谷子,为县粮食主产区之一。有焦化、煤矿、化工、钢铁、铝钒土、农机等企业。为新型矿区集镇。太焦铁路、榆长公路经此。(2)在江西省东乡县中部偏东南。面积73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桥,人口2300。元初王姓建村于小桥边,因名。1949年为王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置乡,2001年改置镇。产茧蚕、板栗、柑橘等。有农机、化工助剂、酿酒、花岗石等厂。320国道经此。(3)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王桥,人口6630。镇以驻地名。因此地多沟谷,始名百谷,后渐形成集镇。相传唐末王姓于镇南白渠上架桥名王桥,镇遂以桥名,习称王桥头。清雍正《陕西通志》载:百谷镇即王桥镇。1949年设王桥镇,1951年设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乡,1987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公路通桥底镇、泾干镇。镇西泾河东北岸有郑国渠渠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头寨

    ①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一百六十里。清有外委驻防。②亦名牛头城、赤牛城。在今四川梁平县西二十里仁贤镇(沙河铺)牛头村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梁山县:牛头寨“在县西二十里赤牛山上,亦名赤牛城。宋淳祐二年筑。

  • 尖冈墟

   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丽岗镇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化州有尖岗墟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尖冈墟在“州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新津县

    北周闵帝元年 (557) 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东三里五津 (俗名旧县)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1: 新津县,“李膺 《益州记》 云: 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。按县名本此”。隋初属益州,移治今

  • 戎州都督府

    唐贞观六年(632)置,治所在戎州(今四川宜宾市)。辖境东自贵州普安、兴义,北达四川宜宾、雷波,西至怒江,包有今云南大部。二十三年(649)废,改置郎州都督。永徽三年(652)复置戎州都督。开元年间辖

  • 普河

    在今山东东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6东明县: 普河 “大河余流也。《志》 云: 县四面俱有护城壕堤,惟北门堤外有普河一道,当河南黑阳山下流,岁久冲淤,渐成巨浸,因筑堤以防其冲啮”。

  • 龙冈县

    ①即龙刚县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:“龙定令,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桂林之龙冈,疑是。永初郡国、何、徐并云龙定。”②隋开皇九年(589)改襄国县置,属洺州。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。《元和志》卷15

  • 浅口镇

    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二十里浅口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太和三年 (829),李听自贝州镇魏州,“七月,(何) 进滔出兵击李听; 听不为备,大败,溃走,昼夜兼行,趣浅口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河北省馆陶县北。

  • 西夏墅镇

   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四十五里西夏墅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武进县图:西北有夏墅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武进县西北有“西夏墅镇”。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部、新孟河两岸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

  • 北姑山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北姑山“在县南九十里。脉自天目山来,委蛇舒衍,忽然峭拔。有扬龙岩,深邃容百余人。下为泉流飞泻”。

  • 节度石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中有节度石三段,广百步,高五六丈,是西阳、武昌界,分江于斯石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6武昌县“芦洲”条下:“又县东三里江中,有节度石三,亦作接渡石。相传子胥去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