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泉县

甘泉县

①南齐改甘东县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废。

②西魏大统四年(538)分宁夷县置,属宁夷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礼泉县北。因近甘泉山得名。北周明帝元年(557)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尹州。治所在今元谋县南五十二里甘泉。天宝后废。

④唐天宝元年(742)改伏陆县置,属洛交郡。治所即今陕西甘泉县,后属鄜州。宋属延安府。元属延安路。明、清属延安府。民国初属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⑤唐置,属羁縻悦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。后废。

⑥清雍正九年(1731)析江都县置,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。1912年并入江都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齐改甘东县置,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。属新宁郡。隋废。(2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属咸阳郡。西魏属宁夷郡。西魏末属秦郡。北周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。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。因县西北甘泉山得名。1912年并入江都县。(3)旧县名。抗日战争期间苏中抗日根据地于1943年设立,1945年撤销。(4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北部、北洛河中游。属延安市。面积 2287 平方千米。人口7.8万。辖4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分洛交县地于伏陆城(即今县城)设伏陆县;天宝元年(742年)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改伏陆县为甘泉县,《太平寰宇记》甘泉县:“以其泉甘美为名。”1914年属榆林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34年土地革命时期,增设甘洛县,于县西府君店(今属桥镇乡)建立甘泉县革命委员会,1935年11月改为甘泉县苏维埃政府。1936年移治今城关镇,同时甘洛县并入。1948年2月成立甘泉县人民政府。1949年直属陕北行政区,1950年属延安专区。1958年并甘泉入延安县。1961年复设甘泉县。1968年属延安地区,1996年属延安市。地处黄土高原区。北洛河流贯中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高粱、小麦、烤烟为主。盛产木耳。森林资源较丰。矿产有煤、石油等。有农机、发电、采煤、制糖等工业。西包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白鹿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揟次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。十六国后凉属昌松郡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),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前凉张天锡子 “大豫于揟次,陷昌松郡”。即此。北周省入昌松县。《三国志

  • 清坎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连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哀江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 “湘江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南三十五里有哀江,亦名哀江浒,旁有大哀,小哀二洲,以舜二妃哀思于此而名也。其水自湘江分流,过敖头,经板滩,至女洲,历县

  • 羊径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北,接左权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武乡县:“羊径山在县东百里,路若羊肠,为入太行之径。”②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羊径山“在翁源县(治今翁城镇)西北五十里。两崖对峙

  • 袭庆府

    北宋政和八年(1118)升兖州置,治所在瑕县 (今山东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兖州、曲阜、邹城、泗水、宁阳、莱芜等县市地。金复改为兖州。北宋政和八年(1118年)升兖州置,治瑕县(即今山东兖州市

  • 武定桥

    亦曰上浮桥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镇淮桥东北,秦淮河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江宁县: 武定桥 “宋淳熙中建,名曰嘉瑞浮桥。景定二年更名,亦曰上浮桥,时以长乐桥为下浮桥也”。

  • 百梁郡

    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南齐移治百梁县(今广西合浦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宋末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。南朝齐移治百梁县(今合浦县东北)。梁、陈间废。

  • 西昌县

   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,属庐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改为泰和县。②唐永淳元年(682)改益昌县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南四十里花荄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3西昌县:“以与利州

  • 郑镇

    即郑家口。今河北故城县治。清置郑家口巡司。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马安墟

    即今广东惠阳市(淡水镇)北马安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归善县有马安墟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