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顶镇海楼的俗称。
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顺义县图:南有李家桥。
①县名。西汉武帝置,属广汉郡,为北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五里。东汉为广汉属国治。三国魏改为阴平县。②古道路名。为今甘肃入四川的重要道路。因文县古名阴平,故名。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,翻越摩天岭,
即今广东博罗县西北湖镇。明、清置善政巡司于此。
明永乐三年 (1405) 置,属保靖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南凤凰县东北竿子坪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置,治今湖南省凤凰县东北竿子坪。属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。清顺治年间南明将陈友龙屯兵筸子坪长官司,即此。
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。三国魏属南乡郡。晋属顺阳郡。南朝宋属广平郡。西魏改阴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。属南阳郡。三国魏属南乡郡,西晋太康后属顺阳郡,南朝宋
又作竹瓦寺。亦名卓瓦公巴。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。清末刘赞廷《波密日记》:由波罗“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,七十里至竹洼寺宿”。即此。“竹洼寺”,藏语意为众生寺。
清光绪七年(1881)建屯,即今吉林龙井市东北东盛涌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延吉县:“县属东盛涌,距县市二十余里,龙井村十五里。”
即石国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,或曰柘支。”
在今湖北巴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巴东县 “东奔峡” 条下: “又有破石峡,在县东五里,两崖如刀劈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