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亭县
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。北周废。
西魏置,属南乡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白亭村。北周废。
在今广西平南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平南县: 蓝峒山 “山多窍穴,有蓝峒村。又有石脚岩,相传岩通勾漏”。
一作西口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、南肥河注入巢湖处之施口。1912年 《安徽省全图》: 庐州 (今合肥市) 东南有施口。
明洪武十年 (1377) 升金筑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。后属贵阳府。万历四十年 (1612) 改置广顺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升金筑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。属
南朝梁置,为黄州治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置,治安平县(今广西东兴市东南)。属黄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明置,属宁番卫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四川行都司:乌角关“在宁番卫城南五十里”。
地区名。淮水北岸地。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(前533),“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,实城父。取州来、淮北之田以益之”。即此。地区名。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包括阜阳、宿州、淮北三市
唐方镇名。上元元年 (760) 置,治所在福州 (今福建福州市)。大历六年 (771) 废。
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左则汤溪水注之。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,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,巴川资以自给。粒大者,方寸,中央隆起,形如张伞,故因名之曰伞子盐。有不成者,形亦必
即郑渠和白渠的合称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:“郑白之沃,衣食之源。” 郑渠为韩水工郑国为秦所凿; 白渠为汉赵中大夫白公所凿。
在今广东廉江市北。宋时石城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》 “廉江废县”条:“宋(石城)县治,在县北江头铺西,砖石尚存。”故址今为鹤地水库淹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