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光县
五代唐同光三年 (925) 改益昌县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。北宋初复为益昌县。
古县名。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改益昌县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。属利州。北宋初复改益昌县。
五代唐同光三年 (925) 改益昌县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。北宋初复为益昌县。
古县名。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改益昌县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昭化镇。属利州。北宋初复改益昌县。
又名都蚤堡。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沙子乡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沙子堡“在融县东南一百里”。为要隘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。清时为戍守要地。
在今福建仙游县西,路通永泰、德化二县。明嘉靖十六年(1537)移小屿巡司于此,改名白岭寨巡司。二十二年(1543)移治县西文殊寨。
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通江县:三花山“在县东北七里”。
在今浙江龙泉市南七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处州府龙泉县:“南有大溪,源出台湖山。”
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叶集镇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巡司于此。
一名桃坑湖。在今福建长乐市南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桃枝湖 “五代王闽时所凿。宋咸平、熙宁中再浚。周五百余丈,溉田二十九顷”。
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二十里,浔江中之灯州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藤县 “褟洲” 条下: “又登洲在县西二十里。中流一峰尖峙,高数百尺。” 明置登洲营于此。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。西汉为六安国治。东汉改为六安侯国,属庐江郡。三国魏改为六安县,为庐江郡治。西晋复为六县。东晋末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北。属九江郡。西汉为六
在今河南洛宁县南。《后汉书·陈俊传》:建武二年 (26),“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,别击金门、白马贼于河内,皆破之”。李贤注:“金门、白马并山名。” 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洛水右会金门溪水,水
一作鲁多克。即今西藏日土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茹拖”。见“日土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