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真宁县

真宁县
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前真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。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
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罗川县置,属彭原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 (山河镇) 西南罗川乡 (旧正宁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真宁县: “天宝元年获玉真人像二十七,因更名。” 乾元初属宁州。明万历间改属庆阳府。清乾隆初改名正宁县。


古旧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因获玉真人像二十七,以罗川县改名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治今甘肃省正宁县西南罗川。属彭原郡,乾元后属宁州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改属庆阳府。清乾隆年间改为正宁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罗池

    又称九龙池。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易罗池 “在司城南。周三百余步,源自池底涌出。相传昔有妇沙壶,触沉木而感孕,即此池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九隆山

  • 㟏口

    即含口。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 《宋史·司马池传》: “时议者以蒲坂、窦津、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, 乃开㟏口道, 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, 咸以为便。”

  • 连州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置,属清远卫。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。

  • 拔山寺

    在今四川忠县西一百二十里拔山镇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有拔山寺,与龙兴寺俱汉永平间建。” 寺以拔山为名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寺久废。

  • 伊通河

    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(伊通镇)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纪》卷2:“伊通河,以河得名。”清光绪八年(1882)于此置伊通州。②河名。又作益褪河、一秃河、一统河、伊屯河、伊敦河。为松花江支流。源出吉林伊通满

  • 周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此 (一说封尧后)。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自西周至战国,皆为燕国都城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一年 (前226),“王贲攻蓟,乃益发卒诣王翦军,遂破燕太子丹军,取燕蓟城”。即此

  • 宕昌

    西羌别种。地当今甘肃南部西汉水与白龙江流域。《魏书·宕昌传》: 宕昌羌梁懃自称王,“其地自仇池以西,东西千里。席水以南,南北八百里。地多山阜,人二万余落”。北周保定四年 (564) 大将军田弘讨灭之,

  • 阳邑

    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。《水经·洞过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梁惠成王九年(前361),“与邯郸榆次、阳邑”,即此。汉置阳邑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八年

  • 新宁溪

    即今四川开江县境之新宁溪、明月江,为渠江上游州河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: 达州新宁县 “有新宁溪”。

  • 海会寺

    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。明嘉靖十四年 (1535) 建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90:“海会寺,穆宗受釐之地。万历增修,极其宏丽,今则零落无存矣。”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。《清一统志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