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长葛市东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三年(前274),“客卿胡阳攻魏卷、蔡阳、长社,取之”,即此。秦置县。本春秋郑长葛邑,相传后因社中树暴长,改名长社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。战国为魏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五年(前505),吴伐楚,“(楚)王之奔随也,将涉于成臼”。杜注:“江夏竟陵县有臼水,出聊屈山,西南入汉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臼水“出竟陵县东北聊屈山, 一名卢屈山
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毛公山“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,与巢县接界。相传汉毛义隐此,上有毛公洞。又北半里为莲花洞,石莲下垂,巧侔追琢”。
隋大业初改美俗县置,属临洮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美俗县置,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。唐废。
即今江西遂川县北金田坑。明时秀州巡司迁此。在今江西省遂川县北。明置秀川巡检司于此。明、清属吉安府。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中平寨“宋置寨,元因之, 明洪武十八年废。嘉靖三十四年以后, 时有寇惊,议设兵防驻。万历十年,议者谓中平为一郡要害,应设把总,帅兵屯守,今为往来孔
又称边吴淀。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。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、北二边吴村一带。为滹沱、唐(滱水)、沙、濡河等水所汇积,下游泄入界河。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,以防辽骑南下。后久不修治,渐归淤塞。
又名豆子。 在今天津市东南咸水沽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静海县: 咸水沽 “在天津卫东六十里, 即古豆子也。 《括地志》: 自勃海至平原,其间滨海煮盐之处,土人多谓之豆
①西晋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 “石勒字世龙……上党武乡羯人也。” 北魏延和二年 (433) 改为乡县。唐武则天时改乡县复置武乡县,属潞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武乡
在今四川泸州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泸州: 使君岩 “在城南五里。有嵓洞,深六丈有奇,广半之。嵓中有泉清冽。《图经》 云: 陆史君名弼,梁天监中为泸州刺史,死有神异,葬白崖,此崖为神游宴之所,号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