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城县

石城县

①西汉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石城村。西晋属宣城郡。南朝梁属南陵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南陵县。

②十六国后燕置,为石城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元年(397),慕容会攻慕容宝,“宝帅数百骑驰二百里,晡时,至龙城。会遣骑追至石城,不及”。即此。北魏属建德郡。北齐废。

③北魏永兴二年(410)置,属秀容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镇。北周属雁门郡。隋开皇初属代州,十年(590)改为平寇县。

④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置,属五城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蒲县东南五十里。东魏为石城郡治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改蒲子县。

⑤北魏景明三年(502)置,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名化隆县。

⑥北魏正始二年(505)置,为石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。后改为同堤县。西魏初复为石城县。废帝元年(552)改为玉城县。

⑦北魏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境。北周改为银城县。

⑧北魏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四十里王坪乡驻地石门村。西魏废。

⑨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宣汉县置,为开巴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。明曹学佺《四川名胜记》卷23引《寰宇记》云:西魏“开拓山南,改宣汉为石城,从山名也”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通川县。

⑩隋开皇五年(585)置,为庸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县坝场。大业二年(606)废入彭水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属黔州。移治无慈城。贞观四年(630)移治今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黔江县。

(11)唐武德五年(622)析河源县置,属循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河源市北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
(12)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东北龙湖(今河唇镇西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石城县:“以石城水为名。”六年(623)为罗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廉江县,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吴川县。南宋乾道三年(1167)复置,属化州。治所在今廉江市北。元属化州路,延祐六年(1319)迁治东黄村(今市东北上县村),天历元年(1328)又移治新和驿(今廉江市)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属高州府,十四年(1381)属化州。清属高州府。1914年改为廉江县。

(13)唐万岁通天二年(697)改临榆县置,属平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北榛子镇。辽移治今河北唐山市东北开平镇,属滦州。北宋宣和中改名临闾县。金复名石城县。元初废。

(14)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(953)升石城场置,属虔州。治所即今江西石城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2石城县:“山多石,耸峙如城,因名。”南宋属赣州。元属赣州路。明属赣州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改属宁都州。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(15)金置,属辽阳府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东五十余里太子河北岸燕州城。因近石城山而名。兴定三年(1219)改名东安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建昌县西。属右北平郡。东汉初废。十六国后燕复置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元年(397年),燕主慕容宝趣龙城,清河王“遣骑追至石城,不及”;次年,燕主宝欲还龙城,北行至建安,“留顿石城”。并即此。北魏、东魏、北周属建德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废。(2)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。属丹阳郡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程普传》:东汉建安中,程普为丹阳都尉,“居石城”,即此。三国末废。西晋复置,并移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秋浦。属宣城郡。隋开皇九年废入南陵县。(3)三国吴置,治今湖北省钟祥市。属江夏郡。西晋元康九年(299年)为竟陵郡治。南朝宋泰始六年(470年)改名长寿县。(4)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置,治今山西省蒲县境。属五城郡。北周废。(5)北魏景明三年(502年)置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群科镇(古城),一说今县南甘都镇。属洮河郡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为化隆县。(6)北魏正始二年(505年)置,治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南。为石城郡治。西魏废帝元年改名玉城县。(7)北魏永熙二年(53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东北崞阳镇。属秀容郡,后属雁门郡。东魏为廓州治,广安、永定、建安三郡寄治于此。北齐废三郡,为北显州治。北周废州,仍属雁门郡。隋开皇十年改为平寇县。(8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南。属上郡。西魏属归真郡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年)移治石龟镇,即今神木县南窟野河南。属开光郡。隋大业七年(611年)改名银城县。(9)西魏废帝二年改宣汉县置,一作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达州市。为开巴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通川县。(10)隋开皇五年(585年)置,治今重庆市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。为庸州治。大业二年(606年)移治今黔江县东南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黔江县。(11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东省河源市北。属循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12)武周万岁通天二年(697年)改临渝县置,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北。属平州。辽徙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东北开平。属滦州。元初省入乐亭县。(13)金初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东燕州城。属辽阳府。元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东省廉江市东北。为罗州治。“以石城水为名”(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廉江县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省入吴川县。南宋乾道三年(1167年)复置,并移治今廉江市北。属化州。“以县有石城冈,其山如城,因以名之”(《舆地纪胜》)。元皇庆元年(1312年)徙治今廉江市北上县村。天历元年(1328年)徙治新和驿(今廉江市)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属高州府。十四年复属化州。清属高州府。1914年因与江西省石城县重名,复改名廉江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东部,东邻福建省。属赣州市。面积 1582 平方千米。人口30.2万。辖5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琴江镇。隋开皇十三年(593年)设石城场,治今琴江镇,以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,故名。《舆地纪胜》石城县:“《图经》云:(四)山多石,耸峙如城,因名焉。”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(953年)升场为县,属虔州。宋属赣州。元隶赣州路。明隶赣州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改隶宁都直隶州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赣南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瑞金专区,1950年属宁都专区,1952年属赣州专区,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。1964年属赣州专区,1970年属赣州地区,1998年属赣州市。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西麓,琴江纵贯县境中部,县境南部洋地乡境内的高桥岽为赣江发源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白莲、烟叶、油菜籽等,为省烟叶、白莲生产重点县,特产横江重纸、白莲有名。山地富森林。有钼、铌、锡、钨、瓷土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化工、陶瓷、建材、造纸、食品、制药等。有206国道、燕赖、石宁、石河等公路。有太平天囯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旧址。名胜古迹有五龙岩、宝福塔、如日山普照禅寺、通天寨、杨村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山口卡伦

    清置,即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哈密: 南山口卡伦 “距城九十里”。清末废。

  • 拔达岭

    一名凌山。又作勃达岭、凌岭、绫岭。即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口。为唐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山隘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温肃州: “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。又四十里度拔达岭。” 玄奘赴天竺经此。古山名。又称凌山。

  • 白草砦

    北宋初置,属延州延川县。在今陕西清涧县东北一百余里白草寺附近。元废。

  • 青桥驿

    即今陕西留坝县南青桥驿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 青桥驿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又北四十里为马道驿”。

  • 山阳郡

   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分梁国置山阳国,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136)改为山阳郡,治所在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以南,成武、曹县以东,单县以北,鱼台以西

  • 信义县

    ①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改娄县置,属信义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昆山市西二十里正仪镇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②隋义宁元年 (617) 置,属九门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。唐武德五年 (622)

  • 大通关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上店村。明于此置巡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通州:大通关“在州南张家湾之长店,百货汇集处也。其相近有广利闸提举司及盐场批验所”。

  • 基长汛

    即今贵州独山县东南四十里基长镇。旧有外委戍守。“基长” 为鸡场谐音。昔以 “酉” 日赶场,故名。

  • 三北

    地区名。(1)指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三大地区的北部地区。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,建有三北防护林。(2)指浙江省上虞、余姚、慈溪三市北部。属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一部分,为浙江省棉花重点产区。(3)在湖

  • 龙洞溪

   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龙洞乡龙洞水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夔州奉节县:龙洞溪“在州西一百里。《舆地志》云:永安宫西有南乡峡,峡西八十里有溪,溪中有灵寿木,此即是龙洞溪,善酿酒之村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