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泉县

石泉县

①西汉置,属高密国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。东汉省。

②西魏废帝元年(552)改永乐县置,属魏昌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一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41金州石泉县:“以县北石泉为名。”北周保定三年(563)迁今石泉县,属金州。隋属西城郡。唐属金州,圣历元年(698)改武安县,神龙初复改石泉县,大历六年(771)省入汉阴县。永贞元年(805)复置石泉县。元省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置,属兴安州。清属兴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③唐贞观八年(634)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石泉县“城南一里有甘泉,上刻‘甘泉’二字,从石窍出,县以得名”。天宝初属通化郡,乾元初属茂州。北宋熙宁九年(1076)改属绵州,政和七年(1117)为石泉军治。南宋宝祐中移军治龙安县。元属安州。明初属成都府,嘉靖四十五年(1566)改属龙安府。1914年改为北川县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。属高密国。东汉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置,治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西石泉。属茂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于县置石泉军,宣和三年(1121年)省军,县属绵州,七年复置军。南宋宝祐后移军治龙安县,县属石泉军。元属安州。明洪武中改属成都府,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改属龙安府。清因之。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重名,改名北川县。(3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南部。属安康市。面积 1525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1万。辖8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年)于王水口置长乐县,兼为晋昌郡治。南朝宋废长乐县,齐复设,梁移治东阳川(今城关镇)。北魏延昌三年(514年)改长乐为永乐县;孝昌三年(527年)于县东南池河堡(今池河镇)分设直城县,兼为金城郡治。西魏改晋昌郡为魏昌郡,废帝元年(552年)改永乐为石泉县,以县北(今县治南)有石泉,其水清冽,四时不涸得名;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石泉县:“石泉在县治南,其水清洌,四时不竭,流入汉水。县因以名。”于县南梅湖街(今喜河街)分置魏宁县。后石泉还治王水口。北周废魏昌郡,安康县移治汉水南岸石泉嘴(今喜河镇石泉嘴、汉阴县汉阳坪),并省直城入安康县。保定三年(563年)石泉县治复迁东阳川,天和三年(568年)省魏宁入石泉县。隋开皇初废忠诚郡、安康郡、金城郡及直城县。武周圣历元年(698年)改石泉为武安县,唐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石泉县,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康县为汉阴县。大历六年(771年)省石泉入汉阴县,贞元元年(785年)复设石泉县,属金州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移汉阴县于今汉阴县。元至元年间废石泉县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复置。初属四川大宁州,五年仍属金州;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属汉中府,万历十一年(1583年)属兴安州。清属兴安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安康分区,1950年属安康专区。1958年省汉阴、宁陕二县,辖地并入。1961年原划入区域划出复设。1969年属安康地区,2000年属安康市。地处大巴山地、汉中安康低山丘陵盆地和秦岭山地过渡区。汉水及其支流池河、饶峰河等流经境内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、南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为主,盛产油桐、蚕茧和药材吴茱萸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沙金、石棉、磷铁等。工业有电力、缫丝、栲胶、水泥、油漆、酿酒、造纸、纤维板等。阳安铁路经此,西万公路与汉白公路在县城交会,汉水水运贯通,为陕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江厅

    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置,属太平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以明江为名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东部地。1912年改为明江县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明江。因明江

  • 数瞒城

    唐西域解苏国都城。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天马都督府 “以解苏国数瞒城置”。

  • 幕天坡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。《宋史·李纲传上》:靖康元年 (1126),“ (李) 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,与金人战幕天坡,以神臂弓射金人,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舞州

    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治所在夜郎县 (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便水市)。开元十三年 (725)改名鹤州。

  • 梅冈

    ①又作梅陵、梅岭冈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聚宝山麓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梁绍泰二年 (556),“自去冬至是,甘露频降于钟山、梅岗、南涧及京口、江宁县境”。唐李白有 《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》 诗

  • 涂 (塗) 下铺

    旧作杜渎镇市。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七十六里杜桥镇。清康熙 《临海县志》 卷2: 城东北有涂下铺。

  • 婆国伽蓝洲

    故址或以为在今印度之尼科巴群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婆露国) 又六日行,至婆国伽蓝洲。”

  • 临河崖

    一名阇黎洞。在今河北昌黎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: 临河崖 “壁立千仞,顶分八字。山腰有洞,逼近深潭,有小径可入,容二百余人。旁又有小穴十余,皆幽胜”。

  • 布隔墟

    又作布吉村。即今广东深圳市东北布吉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安县深圳墟北有布隔墟。

  • 呼兰哈达

    一名灶突山,俗称烟筒山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。清 《满洲实录》 卷2: 明万历十五年 (1587),努尔哈赤 “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,东南河二道: 一名嘉哈; 一名硕里加,河中一平山,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