砚山设治局
1933年析文山、广南两县地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江那 (即今云南砚山县)。因治所西北郊有山形如砚,故名。1935年改砚山县。
1933年由文山、广南二县析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江那镇。1935年升县。
1933年析文山、广南两县地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江那 (即今云南砚山县)。因治所西北郊有山形如砚,故名。1935年改砚山县。
1933年由文山、广南二县析置,治今云南省砚山县江那镇。1935年升县。
①即今台湾省新竹县西北旧港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台北府:“旧港”等“并在新竹县西北入于海”。②即巴林冯。公元14世纪后改称旧港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巨港一带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旧港“自淡港
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、永定二县边境析置,治所在太拔(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)。以恽代英烈士命名。1935年1月裁撤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3年由上杭、永定两县析置。以纪念193
在西藏自治区北部。属那曲地区。面积1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3万。辖1镇、1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那曲镇。那曲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,意为“黑河、黑水”。名称源于流经境内怒江上游的那曲(河)。清代曾把这
①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瑞州府:西岭“在新昌县东北六十里。望东山兀起蹲伏若拜舞状,又名拜龙山”。②在今陕西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西岭“在州西五里葭州河旁。山势逶迤,宋将韩义败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。
即今山西襄垣县北下良乡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下良镇“在襄垣县北三十里”。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北部。面积174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,人口2650。明嘉靖中置镇,1949年为襄垣县
一名大孔集。即今河南宁陵县东北二十二里孔集乡。清光绪《归德府志》卷首《宁陵县境图》:东北有孔家集。
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。清初以来为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。“白音胡硕”系蒙古语,白音意为“美丽富饶”,胡硕意为“山形似犁铧”。
①在今湖北宜昌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47夷陵县:尔雅台“郭璞注《尔雅》于此台”。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乌尤山正觉寺(乌尤寺)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郭璞《移水记》,“记谓世主播迁,戎羯乱华, 于是优游
又名马岭山。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6郁林县:“马度山一名马岭。”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5贵县:马岭山“一名龙马,又名马度。唐以前有马岭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