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绛县

绛县

①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。东汉改绛邑县。

②西魏恭帝改南绛县置,属绛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绛县南十里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绛州。大业初属绛郡。唐属绛州,武德元年 (618) 移治今绛县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③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北二十六里龙街。武德七年 (624) 属西宁州,贞观八年 (634) 属黎州。天宝后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。高祖封周勃为绛侯于此。后改为县,属河东郡。东汉改为绛邑县。(2)西魏恭帝以南绛县改置,治今山西省绛县南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移至今绛县。(3)唐置,治今云南省江川县东北龙街。属黎州。南诏时改为江川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中条山西北麓。属运城市。面积1013平方千米。人口27.4万。辖8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。西汉置,故治在今曲沃县城西南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置南绛县,县治在车厢城(即聚邑,今城关镇南城村)。西魏恭帝时去“南”字,直为绛县,治今县南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绛县“因县北绛山为名”。为绛郡治。隋开皇初属绛州;大业初复属绛郡,义宁元年(617年)改属翼城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县治从车厢城迁至今址,属浍州;四年浍州废,改属绛州。五代、北宋因之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属翼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垣曲县并入绛县,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。明、清属绛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2年属太岳区。1949年属运城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67年属晋南地区,1970年属运城地区。2000年属运城市。涑水河、续鲁峪河、磨里峪河、里册峪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谷子为主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石英、重晶石、云母石、方解石、石棉、金、铜、铁等。工业有化工、冶金、纺织、建材、食品等。礼垣铁路和绛垣、绛翼公路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晋国三君古墓、太阴寺、泰山庙、乔寺碑楼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还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定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寻陕

    亦作寻陿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冬,“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, 破石门, 得越船粟, 因推而前”。《索隐》:“姚氏云:寻陕在始兴西三百里,近连口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

  • 阳台山

    ①又名羊蹄山、仙女山。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沔阳郡甑山县:有阳台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汉川县:阳台山在“治南一里,下有阳台渡。……俗讹为羊蹄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:

  • 莎岭

   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塔尔迪库尔干南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2: 莎达巴 “在阿勒坦额墨尔鄂拉西南,滨伊犁郭勒东北岸。自库陇奎鄂拉以下至此,皆在巴勒喀什淖尔南,伊犁郭勒环抱之间”。

  • 胶水县

    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长广县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。唐属莱州。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省入平度州。古县名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长广县置,治今山东省平度市,属东莱郡。唐属莱州。宋

  • 林家扒

    即林家店。一名林扒镇。即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四十二里林扒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咸丰六年 (1856) 十一月,清军 “搜捕余党,焚林家扒贼穴”。

  • 灵宝西原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元年(756),哥舒翰出潼关,遇安禄山将“崔乾祐之军于灵宝西原,乾祐据险以待之,南薄山,北阻河,隘道七十里”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元载(7

  • 米贴

    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
  • 县前溪

    ①在今福建大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大田县:县前溪“在县治南。源出德化县界,环绕北出,县境诸溪涧水悉流入焉,东北入尤溪县境。亦谓之大溪,即尤溪之上源也”。②即今广东平远县北之仁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

  • 北安子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二十五里南窖乡北安村。盛产煤。民国《房山县志》图:县西北有北安子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