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羊肠坂

羊肠坂

①在今山西晋城市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昔者魏伐赵,断羊肠,拔阏与。”《正义》:“羊肠坂道在太行山上,南口怀州,北口潞州。”又《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决羊肠之险,塞太行之道。”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夏桀之居,左河济,右太华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”皆指此。

②一名羊肠山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、古交市东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汉高帝十一年,封靳疆为侯国,后立屯农,积粟在斯,谓之羊肠仓。山有羊肠坂,在晋阳(今太原市西南古城营)西北,石隥萦行,若羊肠焉,故仓坂取名矣。”按《战国策·西周》:“韩兼两上党以临赵,即赵羊肠以上危。”高诱注:“羊肠,赵险塞名也。山形屈壁,状如羊肠,今在太原晋阳之西北也。”又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高诱注:“《说苑》曰,桀之居,左河泲,右太华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今太原晋阳西北九十里,通河西上郡,关曰羊肠坂。”

③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壶关县:“有羊肠版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称:“坂长三里,盘曲如羊肠。”曹操《苦寒行》:“北上太行山,艰哉何巍巍。羊肠坂诘屈,车轮为之摧。”即此。


(1)太行山上的坂道,萦曲如羊肠,故名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魏伐赵,断羊肠,拔阏与。”《说苑》:“桀之居,伊阙在其南,羊肠在其北。”皆指此。其地有二:一在今山西省平顺县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壶关县“有羊肠坂”。一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张守节《正义》:“羊肠坂道在太行山上。”(2)又称羊肠山。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东北。东汉永平中,在此屯田积粟,称为羊肠仓。隋炀帝改称深谷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狐岐山

    一名薛颉山。在山西孝义市西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 “狐岐之山,无草木,多青碧,胜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汾水。”

  • 鸣犊镇

    金置,属咸宁县。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1: 鸣犊镇 “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,下有鸣犊泉,故名”。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鸣犊

  • 马庄

    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南三十里马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束鹿县图:南有马庄。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东北部。马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50,91%为壮族。马庄,壮语意为“马帮常扎地”。产玉米、稻

  • 伽师城

    在今新疆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。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。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。属安西都护府。后废。

  • 延亭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百里之延亭。明属福宁州,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巡司于此,嘉靖中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筑,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南。

  • 庐江

    古水道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“庐江出三天子都,入江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庐江郡:“庐江出陵阳东南,北入江。”《水经》:“庐江水出三天子都,北过彭泽县,西北入于江。”此水出于三天子都北麓,流经陵阳县

  • 宜兴卫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于宜兴州,后属大宁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次年改为宜兴守御千户所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置,治宜兴州(今河北滦平县东北)。属永平府。三年改为宜兴千户所。

  • 骜山口

    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北二十二里大市圩。 南朝梁、陈间移耒阳县治此。

  • 贾庄

   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矿市区贾庄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井陉县图: 北有贾庄。

  • 布庆土司

    亦作布庆班石。为玉树土司二十五族中札武三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通天河南岸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,“扎武、拉达、布庆,谓之扎武三族,同驻牧一地,在通天河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