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舂陵县

舂陵县
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。西汉高帝五年 (前202) 属长沙国。元朔五年 (前124) 属零陵郡。武帝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。即此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舂陵县“本冷道县之舂陵乡,盖因舂溪为名矣”。初元四年(前45) 徙废。三国吴复置,仍属零陵郡。移治今宁远县西。东晋改属营阳郡。南朝梁属永阳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营道县。

②西魏置,为安昌郡治。治所在安昌城 (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)。隋大业初属舂陵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

古县名。(1)秦置,属长沙郡,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北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属长沙国。元朔五年(前124年)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,改属桂阳郡。元鼎六年(前111年)又改属零陵郡。因舂陵水为名。初元四年(前45年)买孙仁徙封南阳郡蔡阳县之白水乡,县废为乡,属泠道县。三国吴复置,仍属零陵郡,移治今宁远县西。东晋穆帝改属营阳郡,南朝梁、陈属永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营道县。1954年长沙西汉墓中曾出土“舂陵之印”一枚。(2)西汉初元四年(前45年),徙封舂陵侯仁于蔡阳县白水乡置舂陵侯国。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南阳郡。东汉改名章陵县。三国魏改为安昌县。南朝宋废。西魏复置,为安昌郡治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枣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江府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麻溪县(今越南北部永富省红河右岸锦溪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永富省部分及河宣省南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合川守捉

    唐置,属鄯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9鄯州:“合川郡守捉,州南一百八十里。贞观中侯君集置。管兵千人。”后地入吐蕃,废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。属鄯州。后地入吐蕃,废

  • 华阴峒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蛮夷传一》:北宋庆历三年(1043), 桂阳蛮“出桂阳蓝山县华阴峒, 害巡检李延祚、潭州都监张克明”;五年(1045),“蛮复入寇,与胡元及右侍禁郭正、赵鼎、殿侍王孝

  • 白沙营

   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连山县:白沙营“在县(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)东。地名茅铺冈,防鸡笼关、台子冈诸山贼。台子冈即长径山路之险也”。

  • 纳刺山

    亦作纳拉岭。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沙鲁里山脉南支。民国梅心如《西康》:沙鲁里山脉“为金沙江与雅砻江之分水岭,经巴安,理化两县境,再南为纳拉岭”。

  • 炒米城

    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万工乡境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35黎州: “ 《志》 云: 州南百里,临大渡河,有韦皋所筑要冲城,俗呼沙米寨,亦作炒米城关。” 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一》: “松坪在司 (黎州安抚司

  • 款龙溪

    又名大龙溪。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余里,为渠江支流。《宋史· 度宗纪》: 南宗咸淳三年 (1267),“张钰护合州春耕,战款龙溪”。即此。

  • 白鹤溪

    一名荆溪。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、武进县西南鹤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92常州武进县:白鹤溪“在县西,去州三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白鹤溪在“府西南十里。北通运河,南入滆湖”。又镇江府丹阳县下载

  • 臭李子沟

    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北秋梨沟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卷15敦化县 《屯镇》: “西北四十里臭李子沟。” 吉林至敦化铁路经此,设秋梨沟站。

  • 安民城

    在今山西襄垣县北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襄垣县有“安民城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十一年(355),“上党人冯鸯逐燕太守段刚,据安民城”。胡三省注:“安民城在襄垣县,盖永嘉中,刘琨遣张倚所筑, 以安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