荻芦山
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九龙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0连江县: 荻芦山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先名九龙山,山连石鼓山而来。古老传云,秦始皇令掘断山脊,乃见芦根一茎,长数丈,断之有血,因名荻芦山”。
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九龙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00连江县: 荻芦山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先名九龙山,山连石鼓山而来。古老传云,秦始皇令掘断山脊,乃见芦根一茎,长数丈,断之有血,因名荻芦山”。
三国魏文帝时洛阳正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部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文帝纪》 载:黄初元年 (220) 十二月,“初营洛阳宫,戊午幸洛阳”。裴松之按: “诸书记是时帝居北宫,以建始殿朝群臣。”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4琼州:双泉“昔东坡寓东坡台及双泉,亦久后绍兴间李光琼州安置居双泉,九年再贬昌化军,有诗曰:曾是双泉旧主人。盖双泉有两井,相去咫尺,而味异,号双井”。
羌族的一支。驻牧地在今青海西南部穆鲁乌苏河流域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多弥“亦西羌族,役属吐蕃,号难磨。滨犁牛河,土多黄金”。后为吐蕃所灭。
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黎城县浊漳河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 《索隐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成王元年 (前369),“惠成王伐赵,围浊阳”。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省黎城县浊漳河以北。因处浊漳河北得名。《
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费县“大沫崮”条:一泉崮“上有泉一泓,虽旱不涸”。
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在今福建泰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泰宁县:二十四溪在“县西四十里。汇山溪之水东出,有石山夹岸错立,崒嵂周密,凡二十四曲,西南至梅口入大溪”。
即今江苏淮安市东北苏咀镇马逻村。《明史·徐达传》:“会(常)遇春攻淮安,破吴军马骡港,守将梅思祖以城降。”
又作苏滨水、速平江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北绥芬河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6: 恤品河 “流经建州卫东南千五百里,入于海”。
又作征北府小城。东汉末公孙瓒筑。在今北京市东。《晋书·刘琨传》: 建兴三年(315), 刘琨自太原奔段匹䃅, “琨别屯故征北府小城”。即此。又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大兴县: 征北小城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