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夏、商、周时国。又作辛、侁或姺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商有姺、邳。” 《孟子·万章上》: “伊尹耕于有莘之野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 引 《系本》: 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 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八年 (前632),城濮之战,“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”。即此。

②商、西周时国,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 “缵女维莘。” 即此。

③春秋时卫邑,在今山东莘县北十里。《左传》:桓公十六年 (前696),“公使诸齐,使盗待诸莘”。杜注: “阳平县西北有莘亭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漯水 “又北径阳平县 (今莘县) 故城东……漯水又北绝莘道,城之西北有莘亭。春秋桓公十六年,卫宣公使伋使诸齐,令盗待于莘,伋、寿继殒于此亭。京相璠曰: 今平原阳平县北十里有故莘亭,厄限蹊要,自卫适齐之道也”。

④春秋虢邑。北宋名莘原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庄公三十二年 (前661),“秋七月,有神降于莘”。杜注: “莘,虢地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6陕州硖石县: “莘原,在县西十五里。”

⑤春秋蔡地。在今安徽界首市北。《春秋》: 庄公十年 (前684),“荆败蔡师于莘”。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(1)又作姺、��,亦名有辛、有莘、有侁。商方国。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商有姺、邳,即此。(2)又作有莘氏。商、西周诸侯国。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。周文王娶于莘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(1)春秋蔡邑。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北。《左传》庄公十年(前684年):“荆败蔡师于莘。”即此。(2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莘县东北。鲁桓公十六年(前696年),卫宣公使急子至齐,又使盗待于莘,将杀急子,即此。(3)春秋虢邑。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庄公三十二年:“有神降于莘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冰坝

    即边坝。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。清王世睿《进藏纪程》作“冰坝”。

  • 高寨

    ①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新城县: 高寨在 “县东南三里。唐末危全讽起兵常屯据于此。今堙”。②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高寨乡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 卷2: 卫城 “东二十五里有傅家

  •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

    位于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边界地区。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,1927年11月,共产党人潘忠汝、吴光浩、戴克敏、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(今红安)、麻城农民起义,建立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至19

  • 建陵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东汉废。西汉高后八年(前180年)封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,置侯国,治今江苏省新沂市南沭河西岸。景帝六年(前151年)、武帝元鼎五年(前112年)亦曾置侯国

  • 郁郅县

    本春秋义渠戎地,西汉于此置郁郅县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庆城县。属北地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特亮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析信义县置,属南扶州。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北。贞观八年 (625) 属窦州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废入信宜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北。属窦州

  • 得胜陀

    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北徐家店乡石碑崴子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会宁县: “有得胜陀,国言忽土皑葛蛮,太祖誓师之地也。” 大定二十四年(1184),世宗春猎于此,为追记太祖誓师伐辽之地,次年立《大金得胜陀碑》于

  • 白石江

    在今云南曲靖市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靖府:白石江“在府城北八里。本朝洪武十四年,西平侯沐英征云南,闻元司徒平章达里麻拥兵十余万屯曲靖,遂进师至白石江与之大战,擒达里麻,俘甲士二万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

  • 札不剌站

    明置,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札不剌站”。明置。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站。为海西东水陆城站沿松花江、黑龙江抵奴儿干都司交通驿站。

  • 雉县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。西晋属南阳国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。属南阳郡。南朝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