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啸岩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兜鍪峰西南约三四里,高可七十余丈,壁间镌 “虎溪灵洞” 四字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虎啸岩 “在玉女峰侧,草木丛茂,上有崇真庵,后有南山书堂。宋蔡渊并弟沉祠堂在焉。宋李纲诗: ‘昔有老虎啸幽岩,千里清风皱碧潭。岩上如今无虎迹,一林花雨落毵毵’”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兜鍪峰西南约三四里,高可七十余丈,壁间镌 “虎溪灵洞” 四字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 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虎啸岩 “在玉女峰侧,草木丛茂,上有崇真庵,后有南山书堂。宋蔡渊并弟沉祠堂在焉。宋李纲诗: ‘昔有老虎啸幽岩,千里清风皱碧潭。岩上如今无虎迹,一林花雨落毵毵’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古城村。贞观七年 (63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西南。属龙州。贞观七年(633年)省入龙城县。
在今陕西丹凤县南八十里竹林关乡。明成化十三年(1477)置巡司于此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裁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竹林关“临丹水。自此登舟,经淅川、谷城至小江口入汉,为下襄阳水路”。
一作鄎。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息县西南十五里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《左传》: 隐公十一年 (前712),“息侯伐郑,郑伯与战于竟,息师大败而还”。又,《左传·庄公十四年》 载: “楚子如食,以食入享,遂灭息。
安抚司 北宋大观二年(1108) 置,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。元改置都云军民府。
①即今湖南益阳市东兰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 “竹头市”条下:“又兰溪市,在(益阳)县南(按,应为东)二十里。”②1949年解放后由兰溪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兰溪市。1950年撤销,并入兰溪县。
又作考郎兀城。明初建,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古城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考郎古城”。
①在今江西玉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玉山县:七里关在“县西三里。旧有戍兵”。②即七里涧。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七里万金村。③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七里关“为楚蜀之冲。
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三十五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。包括青莲寺和古青莲寺两座,相距约一里。两寺原为一寺,在宋代时分开。青莲寺北山岩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 (543) 题记。寺内有宋代建筑释迦殿,其他建筑如天王殿
又作西祥州。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苏家店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西祥州正东(北) 宾州。”
又名居庸山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。层峦叠嶂,奇险天开。太行第八陉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光武初,彭宠联匈奴,“胡骑经军都,(耿)舒破其众,斩匈奴两王,宠乃退走。(耿)况复与舒攻宠,取军都”。注:“军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