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虞坂

虞坂

亦名虞阪、颠軨、颠陵阪。在今山西平陆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虞城 “北对长坂二十许里,谓之虞坂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6安邑县 “中条山” 条:虞坂,“周武王封吴太伯之弟仲雍之后虞仲于夏墟,因虞为称,谓之虞坂。昔骐骥驾盐车即此坂也。春秋僖公二年,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、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,即此路也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颠��坂。中条山的一支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。为南北交通要道。春秋时晋假道于虞以伐虢,即此。《水经注·河水》引《战国策》曰:“昔骐骥驾盐车,上于虞坂,迁延负辕而不能进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台 (臺)

    在今宁夏银川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镇: 高台 “在镇东十五里。地势崇高,登眺极山河之伟观。赵元昊尝建寺于此”。

  • 永固县

    ①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。后废。②北魏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六十里。孝昌中废。③南朝宋文帝时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南永固镇。大明元年(457)废。唐初复置,属威州

  • 绵溪水

   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之昌源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歙县: 绵溪水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源出绩溪县佛沦岭,下流入新安江。亦有灌溉之利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 绵溪水 “东南流,径歙县东南五十里,达深渡,入新

  • 安平镇

    ①即今河北香河县西南安平镇。清于此设把总驻防。②即张秋镇。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东平州东阿县:“张秋镇在西南,弘治二年河决于此。七年十二月塞,赐名安平镇。”③清康熙元年(1662)

  • 境山沟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 “境山沟在州东北二十里。源出州东北五十里之马跑泉,西南至境山镇,又南入于漕河。”

  • 甘枣沟

   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古黄河之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大河右溢,世谓之甘枣沟。水侧多枣,故俗取名焉。”

  • 小陵城

    在今河北河间市北五里城上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武垣县有“小陵城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二》:小陵城“在河间县西北,……《旧志》:有萧陵城,在河间县西北五里,今曰河头村,亦曰城上村。盖小、萧声近而讹也”。

  • 将军站

    元置,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明改为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海康县: 雷阳驿,“ 《舆程记》:自驿而南六十里为将军驿,又南七十里为徐闻县之英利驿”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雷州市南。

  • 艾不城

   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东海县:废艾不城“在县北二十四里。今古相传,田横避难,汉使艾不追横而筑。后晋移赣榆县于此。北齐天保元年省”。

  • 桐源山

    又名白石山、太首山。即今安徽广德县西南八十里太山。为桐水发源地。《寰宇记》 卷103广德县: 桐源山 “在县南八十里。按 《左传》: 鲁哀公十五年夏,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。杜注云,广德县西南有桐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