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街口镇

街口镇

在今安徽歙县东南,街源河入新安江口,东接浙江淳安县界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3歙县 《镇寨》: “街口镇在南百里。” 明置巡司于此。


(1)在安徽省歙县东部。面积6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因地处街源河出口处得名。镇人民政府驻八老庙。1949年设街口镇,1958年分属古稔、六联、小川、小洲四公社。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后,街口镇大部被淹没,1965年迁至原驻地北五华里的新门,仍用原名。1983年改为小川、巨川乡,1984年增设三港乡。1992年巨川、三港和新溪乡的滩头村合并成立街口镇。地处深山区,以林、茶业为主。并产玉米、稻、雪梨、柑橘等。街源烘青为名茶之一。有制茶、食品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新安江水库建成后,成为歙南第一座新辟码头。王街公路终点。(2)在广东省从化市中部偏南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9平方千米。人口1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街口,人口1.1万。据载:清康熙末年,县城城门经常关闭,人们只能集市东门通济街口,建成圩集,俗称街口圩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环城乡,为从化县治。1958年与棋杆、城郊、江埔公社合并,称英雄公社。1959年改名国营环城农场。1960年设街口公社,1964年改镇。1986年将城郊区、江埔区划归街口镇。1994年为从化市治。主产稻和荔枝,并产柑橙、三华李、花生、木薯、甘蔗等。广州市属四棉厂、合成纤维厂、市机械厂、防火门厂设此。为周围及广州市郊农副产品集散地。106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永新县。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乡。(1)在江西省永新县西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沙市,人口 1310。明宣德年间陈姓自今湖南省攸县徙此定居,初名沙溪,形成集市

  • 务乡

    即蓩乡。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陕州》 “地肺山”条:“务乡在(灵宝)县西南三十里。”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赤眉起义军西入弘农,李松与赤眉军战于此,松等大败,死者三万余人。

  • 安昌殿

    北魏平城宫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 载:太和元年(477)春正月,“起太和、安昌二殿”。同年秋七月,“太和、安昌二殿成”。太和十六年(492)“十有一月乙卯,依古六寝,权制三室,以安昌殿

  • 寿州卫

    明洪武初置,属直隶。治所在寿州城内(今安徽寿县)。后废。

  • 阴安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集。西晋属顿丘郡。北齐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晋熙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北。南朝梁属枞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元鼎五年(前112年

  • 杜姥宅

    在六朝台城南掖门外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乾河沿南。《晋书·后妃传下》:“孝武帝立,宁康二年,以后母裴氏为广德县君。裴氏名穆,长水校尉绰孙,太傅主簿遐女……初穆渡江,遂享荣庆,立第南掖门外,世所谓杜姥宅云

  • 方山津

   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四十里方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 “方山”条引《吴兴掌故》云:“陈武帝为信武将军, 自长城遣二千人夜下方山津,即此。”

  • 予道县

    西汉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当在今甘肃洮河流域。东汉废。

  • 于谦祠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。于谦(1398—1457),字廷益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明正统十四年(1449)“土木之变”后,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,他拥立郕王即位并率京师军民击退瓦剌军进攻,保卫了

  • 来伏山

    即今甘肃民勤县西北莱菔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来伏山在“卫西北八十里。其山脊高首俯,如拜伏然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