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象林县

象林县

西汉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南—岘港省维川县南茶桥。东汉废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传》: 永和二年 (137),“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,烧城寺,杀长史”。又 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,俗化交土,风行象林。” 皆此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复置,寄治卢容县 (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)。东晋后地入林邑国,废。


古县名。汉日南郡属县中最南一县,治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荞。东汉建武初,传入中原地区先进农业耕作技术,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。《水经注·温水》:“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,俗化交土,风行象林,知耕以来六(当作四)百余年,火耨耕艺,法与华同。”永和二年(137年),县吏子区怜(一作“连”)起兵建立林邑国,以此为都,称典冲城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复置后寄治卢容县(今越南承天-顺化省顺化附近)。东晋后地入林邑国。《水经注》对象林县(典冲)的城址规模和地理位置等有详细描述,20世纪初,法人鄂卢梭据此认为即H.巴门特《安南占婆古迹统计表》中的茶桥遗址,后经J.卡柯斯进行考古发掘,进一步证明遗址和《水经注》记载完全符合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云寺

   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隅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》:大云禅寺“在临汾县城内安道坊。唐贞观中建。俗名铁佛寺。内有大铁佛,头上建浮图”。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云门山麓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“旧在云门山后,明景泰

  • 大虫山

    亦名大云山、大灵山。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三里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2:“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。有犯罪者投与虎,不噬,乃宥之。故山名大虫,亦名大灵。”

  • 申中堡

   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年羹尧传》:雍正初,“罗卜藏丹津攻西宁南川口,师保申中堡”。即此。

  • 塔子桥

   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曲周县图: 西南有塔子桥。

  • 鲜卑

    东胡的一支。秦汉时,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。附于匈奴。北匈奴西迁后,进入匈奴故地,并其余众,势力渐盛。《后汉书·鲜卑传》: “鲜卑者,亦东胡之支也,别依鲜卑山,故因号焉。”东汉桓帝时,首

  • 马鬃岭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黄平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马鬃岭关“在黄平州东马鬃岭上”。

  • 高洛村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东南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) 义和团会集于此,烧毁本村教堂。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南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义和团聚集此村,烧毁位于该村的天主教堂。

  • 傅阳川

    又作傅昜川、博阳川、敷浅水。源出今江西德安县西北,东南流过县南,注入鄱阳湖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以为傅浅原。” 师古曰: “傅读曰敷。昜,古阳字。”

  • 昭莫多

    又作昭摩多、召磨多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南土拉河上游南岸。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:康熙三十五年 (1696),“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”,即此。“昭莫多”,蒙古语意为树木。又作昭摩多,蒙

  • 西充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果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西充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6西充县引《元和志》:“取西充山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6西充县:“取后汉西充县为名。”天宝初属南充郡,乾元初复属果州。南宋宝庆三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