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州路
元升辰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沅陵县(今湖南沅陵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、泸溪、辰溪、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辰州府。
元改辰州置,治沅陵县(今属湖南)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陵、辰溪、泸溪、溆浦、吉首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为辰州府。
元升辰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沅陵县(今湖南沅陵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陵、泸溪、辰溪、溆浦等县及吉首市地。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为辰州府。
元改辰州置,治沅陵县(今属湖南)。属湖广行省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陵、辰溪、泸溪、溆浦、吉首等市县地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为辰州府。
①即今辽宁朝阳县西南羊山镇。清光绪重订道光《承德府志》卷7朝阳县之南境:羊山在“寡妇营东十五里”。②一名羊头镇。五代吴置,即今湖北通山县。后周显德六年(959),南唐改置通山县。(1)古镇名。(1)五
在今江西萍乡市西。南宋范成大《骖鸾录》:乾道九年(1173)闰正月二十九日,“发萍乡,宿里田驿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西省萍乡市西。南宋乾道中范成大赴岭南,途经此。
西汉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东汉改为当涂县。
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以铁勒骨利干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在今俄罗斯色楞格河下游以北、贝加尔湖东西地带。龙朔(661—663)中更名余吾州。
即古涞水、巨马河。明始称拒马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保定府:拒马河,“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巨马河,“《旧志》:巨马河在定兴县西一里, 自涞水县流入,至县南河阳渡,与易水合,
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双流县:七里湾桥“在县东十三里。省南冲衢。西源金花堰,东合簇桥河。乾隆六年修。俗名小金花桥”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开通济渠,沿渠筑堤植柳,世谓之隋堤。《清 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隋堤 “一名汴堤。隋大业元年筑,西通济水,南达淮泗,几千余里,绕堤植柳。明正统、景泰间重筑,镇以铁犀。亦名三里堤,
在今广东雷州市城西三里白沙镇白院村。为纪念 “雷祖” 陈文玉而建。陈文玉 (570—638),海康白院村人。陈是百越俚人 (今黎族),唐贞观年间雷州首任刺史。修筑城池,精察吏治,安抚峒落,泽及雷州。后
明正德中置,在今四川广元市南梅树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广元县: 梅树关“在梅树岭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二》: 梅树关 “在昭化县东南四十里梅树岭大路”。
汉长安城北面东头的一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,又曰高门。……王莽更曰进和门临水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