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连城县

连城县

①东魏武定六年(548)置,属谷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二十四里连城乡。北周废。

②唐武德五年(622)析泷州正义县置,属南义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南大隆镇。贞观年间属义州。天宝初属连城郡。乾元初复属义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废入岑溪县。

③元至正六年(1346)以莲城县改名,属汀州路。治所即今福建连城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汀州府连城县:“以讨平‘草贼’罗天麟于此,因改莲为连,取去草之意。”明、清属汀州府。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。1914年属汀漳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析泷州正义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南。属南义州,后属义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废入岑溪县。(2)今县名。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属龙岩市。面积 2951 平方千米。人口32.6万。辖7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莲峰镇。北宋时为长汀县之莲城村。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析长汀县地置莲城县,以四山环绕如莲,因以名县,或说以莲花山得名(见《舆地纪胜》和民国《连城县志》)。属汀州。元属汀州路。至正六年(1346年)邑人罗天麟起事,元朝平之,改“莲”为“连”,取“去草”之意。明、清属汀州府。1913年属西路道(1914年改称汀漳道),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29—1934年先后成立连城、汀连、新泉、明光、新杭县苏维埃政府。1949年属第八专区。1950年属龙岩专区。1970年属龙岩地区。1996年龙岩地区撤销,改属龙岩市。地处闽西南低山丘陵,西部属武夷山,东部为玳瑁山。朋口溪、文川溪、姑田溪流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大豆、油菜籽、烤烟、柑橘。松、杉、竹、杂木等森林覆盖率为73%。特产红心地瓜干、姑田宣纸。矿产有煤、铅、锌、锰、高岭土。工业有造纸、松香、塑料、瓷器。厦隘、深山、建文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冠豸山、永隆桥、云龙桥等。纪念地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旧居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机关和工农妇女夜校旧址等。辟有梅花山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丹山县

    ①唐贞观四年(630)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1丹山县:“取界内崇丹山为名。”六年(632)并入内江县。七年(633)复置。唐末五代曾移治今资中县西五十里。北宋乾德

  • 狮子滩镇

    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北狮市镇。清同治《富顺县志》 卷3: “县西狮子滩二十里。”在重庆市长寿区东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狮子滩,人口6680。1954年建狮子滩水电站后形成集市。1

  • 榆溪塞

    亦名榆林塞。秦置,在今内蒙古河套北。《史记·卫将军列传》: 武帝时,“车骑将军 (卫)青度西河至高阙。……遂西定河南地,按榆溪旧塞”。又称榆林塞。秦始皇时蒙恬北伐匈奴,取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,树榆为塞

  • 青泥城

    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七里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 东晋永和十年 (354),前秦苻健 “进击青泥,破之”。

  • 慕仙县

    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后属羁縻炎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交漳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辽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左权县东南五十里上交漳村。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南交漳村。属辽州。大业初废入辽山县。

  • 晋原县

    北周改多融县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75晋原县: “以县界晋原山为名。” 隋属蜀郡,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。唐垂拱二年 (686) 为蜀州治。南宋为崇庆府治。元为崇

  • 三垢镇

   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三堠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三垢镇“在吉州西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平梁城山

   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平梁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巴州:平梁城山在“州西二十五里。上平坦,四周石壁如城。又有古寺、龙泉二水,四时不竭。宋淳祐中,都统张实筑城于此,取平定梁州之义曰平梁城, 山因以名”。

  • 赤溪县

    1912年改赤溪厅置,后属广东粤海道。治所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3年撤销,并入台山县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赤溪直隶厅改置,治赤溪(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)。1953年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