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郭村镇

郭村镇

①即今山西沁县西郭村镇。《清 一统志·沁州》: 郭村镇 “在州西少南二十五里。有寨”。

②即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南六十里郭村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太平县: “西南有宏潭巡检司,后移于郭岩前”,即此。


(1)在山西省沁县西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 1.2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村,人口2540。以姓氏得名。1949年属沁县四区,1954年改郭村乡,1956年改镇。1958年改上游公社,1959年改郭村公社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。种桑养蚕,经济林果。有焦化、木器、铸造等厂。开漳公路经此。古迹有金大云禅院、北魏普照寺。(2)在江苏省江都市东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村,人口3200。村建于宋,以姓氏得名。解放初为郭村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薯、油菜籽、淡水鱼。有灯具、针织机械、皮塑彩印、畜产品加工、染料等厂。浦华公路经此。1940年6月“郭村保卫战”在此进行,纪念地有保卫战烈士陵园。(3)在山东省单县西南部。面积100.7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,人口1万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郭氏自山西迁此建村,明末村庄扩大,成为集市,称今名。1958年建郭村公社,1983年改建为郭村镇。2001年大李海乡并入。翻身河、小杨河、八里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大豆、棉花、花生。有农机、窑、建筑材料、水泥制品、化工、面粉等厂。105国道经此。(4)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北部。面积73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郭村集,人口6290。唐代郭姓在此建村兴集,故名。1961年设区,1965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6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芝麻、花生等。有农机修配、水泥预制、砖瓦、皮毛和木材、果品、棉花加工等厂。有公路通城关镇。古迹有赵普衣冠冢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甪里

    又作角里、甪头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甪里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 记有甪里先生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8:“甪头,即汉甪里,在洞庭山村,汉甪里先生所居。《史记正义》:太湖中洞庭山西南,中号禄里村,即此

  • 白崖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常德府:“熙宁七年,废桃源、汤口、白崖三砦。”

  • 桃花洞

    ①在今湖南永顺县境。《宋史·郭逵传》作桃花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“桃花洞在县西三百里。宋熙宁中,蛮彭士义反,澧州守郭逵破之于桃花洞,即此。”②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堂乐洞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直隶厅

  • 马家凹

   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泾州:马家凹在“州东四十里。今有递运所”。

  • 中路左翼右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左翼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诺莫冈西南。

  • 密埠

    在今山东昌邑市东三十里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,城东有密埠。”即此。

  • 英吉沙县

    1913年改英吉沙尔厅置,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治所即今新疆英吉沙县。清祁韵士《西域释地》: “英吉谓新,沙尔城也。以新立此城名之。” 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、

  • 余城

    南朝梁筑。故址在今江西奉新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奉新县:余城“在县西一十五里。《梁书》云,于庆入洪州,进攻新吴县,余孝顷起兵拒之,因筑此城。周回三里一百五十步”。南朝梁置,在今江西省奉新县西。属

  • 铁干里克

    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 卷3新平县: 铁干里克 (庄) 在 “城东五百三十里”。

  • 和硕特东上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祁连县、门源回族自治县、海晏县三县交界处。后迁今乌兰县东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牧地在青海东北岸。东至阿拉赖达巴木鲁,南至柴吉,西至青海,北至乌尔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