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里 (裹) 门
一作铁裹门。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北镇门堡北。《国榷》: 嘉靖二十四年 (1545) 八月,俺答入犯大同中路,“总督翁万达以故总兵张达将右,战铁里门”,俺答败却。
一作铁裹门。在今山西阳高县东北镇门堡北。《国榷》: 嘉靖二十四年 (1545) 八月,俺答入犯大同中路,“总督翁万达以故总兵张达将右,战铁里门”,俺答败却。
即今山东招远市西南三十里道头镇。清道光 《招远县志》 卷3 《坊市》: 道头集 “今废”。
在今海南省陵水县西。明弘治十三年(1500),官军平峒黎陈那样,至加枕山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西。明弘治十三年(1500年),官军平峒黎陈那祥,至此。
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。《辽史·太祖纪》:天赞三年(923),远征阻卜等部,“八月乙酉,至乌孤山,以鹅祭天”。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13年改为水城县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4水城通判:“城外有河一道, 自城西分为二,环城流至城东南,复合为一,东流入乱山中。城之得名以此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置,为黄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新洲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冈县: “以县东黄冈为名。”大业初为永安郡治。唐为黄州治。中和五年 (885) 移治邾县故城南 (今湖北黄州市)。元为黄
东汉改胡孰侯国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三国吴改为典农都尉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为县。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改属建兴郡。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以胡孰侯国改名,治今江苏省南京
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十里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 兴平二年 (195),李傕“欲徙帝于池阳黄白城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:东汉兴平二年(195年)李傕乱政,谋徙献帝于此。
唐贞元中开,引黄河水溉田。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丰州九原县:“有咸应、永清二渠,贞元中,刺史李景略开,溉田数百顷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“咸应渠”条:“贞元中,刺史李景略以丰州地
北宋置,属宁化军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九十里细腰村。
即今新疆中部之天山。《元和志》卷40伊州伊吾县:天山“一名白山,一名折罗漫山。在州北一百二十里”。古山名。又称初罗漫山、时罗漫山、白山。即今横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,西端伸入中亚的天山山脉。匈奴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