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安城

长安城

①我国古都之一。西汉高帝五年(前202)置长安县,七年(前200)定都于此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。惠帝时,其城周六十五里。亦名斗城。西汉、新莽、东汉(献帝初)、西晋(愍帝)及前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魏、北周均为国都,东汉三国魏则以此为陪都。汉末绿林、赤眉起义军政权亦建都于此。隋开皇二年(582)于汉长安故城东南营建新都,号大兴城,周围六十七里,相当今西安城和城东、南、西一带。三年(583)迁都于此。唐改名长安城,亦称京城。天宝元年(742)改称西京,至德二年(757)改称中京,又号上都。上元二年(761)复曰西京。天祐元年(904)迁都洛阳后, 因城中民房大半被拆毁,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西安城。五代唐以此为陪都,唐末黄巢和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政权也曾建都于此。汉唐时代,长安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,丝绸之路的起点。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国人设立的居住区。唐代侨居的外国人,来自亚洲各地,远至波斯、大食等国,多时数以万计。

②西汉、隋、唐皆建都长安,故唐以后通称国都为长安。李白《金陵》诗:“晋朝南度日,此地旧长安。”此长安指今南京市。


(1)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6千米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长安县,七年修建长乐宫,自栎阳徙都于此,八年修建未央宫。惠帝元年至五年(前194—前190年)筑长安城。城周25.1千米。东墙平直,其他三面有曲折,南面是南斗形,北面是北斗形,故别称“斗城”。每面三门,共十二门。东面自北向南为宣平门、清明门、霸城门,南面自东向西为覆盎门、安门、西安门,西面自南向北为章城门、直城门、雍门,北面自西向东为横门、厨城门、洛城门。全城为八街、九陌、一百六十里巷。其后新莽、东汉(献帝初)、西晋(愍帝)、十六国前赵、前秦、后秦、西魏、北周和隋朝初年,皆定都于此;东汉、三国魏以此为陪都。(2)又称大兴城。在今西安城及城东、城南、城西一带。隋开皇二年(582年)始筑,三年自长安故城徙都于此。城东西9.7千米,南北8.6千米,周36.7千米。共十二门:东面自北向南为通化门、春明门、延兴门,南面自东至西为启夏门、明德门、安化门,西面自南向北为延平门、金光门、开远门,北面自西向东为光化门、景耀门、芳林门。城北部正中为皇城,城南面正门为朱雀门,皇城之北为宫城。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,东西向大街十四,分成为东部五十四坊,西部五十五坊和东、西二市。唐仍都于此,曾有部分改建,为唐代政治中心和对外经济、文化交流中心。唐末黄巢、明末李自成亦曾建都于此。五代唐以此为陪都。唐天祐元年(904年)迁都洛阳,城内宫室庐舍拆毁,后就旧城的皇城改筑新城,奠定今西安城基础,今城筑于明代。

长安城变迁图

1.汉城 2.隋唐城 3.明西安城 4.今西安市区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宗泽墓

    在今江苏镇江市京岘山北坡。宗泽(1059—1128) 字汝霖。浙江义乌人。南宋名将。死后与夫人陈氏合葬于此。墓碑刻有 “宋宗忠简公讳泽之墓”。

  • 台头村

   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西北二十二里台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大城县图:东北有台头。

  • 恩平江

   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之锦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58恩州阳江县: 恩平江 “自州界平城山流经县东,下入新会县界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恩州阳江县有恩平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恩平县: “县南有恩平江。”

  • 塔尔浑河

   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特尔洪河,为艾不盖河东源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5喀尔喀右翼部: “塔尔浑河,旧作他鲁浑。源出旗西南三十里之辱孤山东北平地,北流会爱布哈河,又东北出边,潴为阿勒坦托

  • 烟集冈

    亦名延吉冈。即今吉林延吉市。民国郭熙楞 《吉林汇征》: 延吉县 “地名延吉冈,又名南冈”。

  • 老羌

    指沙皇俄国。清康熙初张缙《城外集》:“西北则乌龙江从塞外而南趋,苍莽渊浩,莫知其所自起,乃老羌入犯之冲要也。老羌或名罗车,地近西洋。”

  • 东关郡

    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属开州。治所在蛇龙县(在今四川开江县西北五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江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
  • 甘梗泉

   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:甘梗泉“在司(今平头乡)南石崖中,一泉涌出,清浊分流,居人资以灌溉”。

  • 赤土山

    ①在今云南腾冲县东三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:赤土山“在司城东三十里”。②在今甘肃礼县东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一》:赤土山“土色如硃,亦名红土山。山脉自宁远县界迤逦至此,持起一峰,绝顶

  • 响石沟堡

    明置,属固原州。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响石沟堡 “在下马关东。其北为萌城驿,与宁夏境韦州、盐池接界,乃固原东路之门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