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城郡

阳城郡

北魏孝昌二年(526)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阳城县(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县地。东魏天平初属洛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置,治阳城县(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。隋开皇初废。(2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沁州置,治沁源县(今属山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沁源县及安泽县北部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为沁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兴苑

    隋开皇元年(581)置,在今陕西西安市北。东西二十七里,南北三十三里,东接灞河,西连汉长安城,北枕渭水。唐名禁苑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置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。东西长二十七里,南北宽三十三里,东接灞河

  • 大飞山

    在今福建仙游县北五里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:大飞山“山地本平湖数顷,一夕风雨暴至,旦见此山耸峙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 引《旧志》:“谓之大小二飞山,县之主山也。自九座分宗东来,高可千仞,延亘百里

  • 半淞园

    在今上海市南市区南部半淞园路与花园港路一带。清道光初为吴家桃罗,清末沈志贤改建为花园。1919年辟为公园。因东临黄浦江,取杜甫诗“剪取吴淞半江水”之义,取名为半淞园。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所毁。

  • 石堤谷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四年(897),韩建“拥通、沂、��、济、韶、彭、韩、陈、覃、延、丹十一王至石堤谷,尽杀之”。胡注:“石堤谷,在华州西。”

  • 浔州府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浔州路置,属广西布政司。治所在桂平县 (今广西桂平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、贵港、平南等县市地。清属广西省。民国初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浔州路置,治桂平县(今广西桂

  • 好景山

    ①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十五里。纡回起伏,凡景奇胜。《元和志》卷29龙溪县:“县东十五里至山,险绝无路。”《清一统志》谓即好景山。②一名石虎山。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漳浦县:好景山在“

  • 锁山门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锁山门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山溪险仄,昔时胆水出此。其水或涌自平地,或出自石罅。《神农本草》 云,胆水能化铁为铜。宋时为浸铜之所,有沟漕七十七处。兴

  • 密峰尖山

   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英山县: 密峰尖山 “山峰错列,以形似名”。

  • 崇陵

    ①唐德宗李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安吴村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阳县: “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。”②清德宗光绪之陵。在今河北易县西五十里永宁山下。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之嵯峨山。是唐德宗李适的陵

  • 乌浒山

    即乌峦山。在今广西横县东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横州:乌浒山“昔乌浒蛮所居之地,亦曰乌浦。……今山与贵县界相近,亦谓之乌蛮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乌蛮山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。乌浒蛮居住地。《后汉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