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北五十里古城村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下古城堡“城周一百二十三丈。今设经制外委”。
亦名高骊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延陵县有句骊山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。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,种植水稻。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,闽南语称“大稻埕”,后演变为地名。
即今辽宁法库县南三面船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法库直隶厅:“辽河……径厅南入新民。其津渡处有三面船市镇。”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右翼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东部比格尔附近。
亦作蓬婆岭。即今四川理县西北之鹧鸪山、大白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开元二十六年 (738),“仪凤中,吐蕃陷安戎城而据之,其地险要,唐屡攻之,不克。剑南节度使王昱筑两城于其侧,顿军蒲婆岭下,运资粮以逼之
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九岭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桐庐县:九岭在“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清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 置,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科洛乡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布克依站” 条下: “墨尔根城站,又七十六里至科洛尔站。”
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石鱼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铜梁县:石鱼铺在“县东南三十里”。民国《新修铜梁县志》卷1:石鱼乡“以石鱼溪得名。清康熙中建为石鱼场”。
明成化八年(1472)置,在今陕西白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二》:白河堡“在白河县西。本洵阳县地,在万山中,明成化八年置堡筑城,以白石河为名”。后改置县,因堡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