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劳江
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海兴省绵江一带。当今太平江或其支流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安南都督府:“东至朱鸢县界小黄江口水路五百里,北至朱鸢州阿劳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里。”
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南海兴省绵江一带。当今太平江或其支流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安南都督府:“东至朱鸢县界小黄江口水路五百里,北至朱鸢州阿劳江口水路五百四十九里。”
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二里南龛山顶。寺以山名。始建于南北朝梁陈间,唐代改为光福寺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7巴州: 唐古佛龛石刻 “在城南二里。有大书石刻载唐乾元三年山南西道严式奏: 臣顷牧巴州,其州南一里有古
即今高黎贡山。在今云南西部。唐代至清称高黎共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“高黎共山在永昌西,下临怒江。左右平川,谓之穹赕,汤浪加萌所居也。草木不枯,有瘴气。自永昌之越赕,途经此山,一驿在山之半,一驿
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曹州济阴县: 莘仲故城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盖古之莘国也。伊尹耕于莘野,汤闻其贤,聘以为相,即此地”。
在今河北衡水市西二十里小辛集村。《清一统志·冀州》:张六堡“周二里。明嘉靖中筑”。
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东南古零乡。1915年废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东南古零镇。属思恩府。清因之。后废。
①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董京传》:董京“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,被发而行,逍遥吟咏,常宿白社中”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阳渠径建春门,水南即马市,北则白社故里。”皆此。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南。《舆地纪胜
在今广东顺德市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顺德县:马冈巡司“在县南三十里。本马冈村,有小湾堡。洪武三年置巡司”。
即今山东文登市南宋村镇。清光绪《文登县志》卷3《坊市》:“西南三十里曰宋村集。”
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羊二庄回族乡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盐场,“海丰场,在杨二庄”。清于此设盐大使,隶长芦盐运司,民国年间废。
唐代四川盆地通往贵州的道路之一。即自今四川江津市沿綦江河 (古僰溪) 谷南行入贵州,由桐梓至遵义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渝州: “自江津县南循僰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。” 张籍 《送蛮客》 诗:“江连恶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