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雁门关

雁门关

①唐置,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宪州天池县有 “雁门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宪州: “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,属天池县雁门乡。其关东临汾水,西倚高山,接岚、朔州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忻州》: “忻、代俱有雁门关,代在雁门山,建在前。忻在雁门乡,建在后。非一关也。”

②一名西陉关。唐置,故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二里雁门关西雁门山上。北宋时为防御契丹重地。《宋史·杨业传》: “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,由小陉至雁门北口,南向背击之,契丹大败。” 即此。元废。明筑雁门关于今雁门关村,为山西三关之一。

③明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东北十里雁门乡。《清 一统志·茂州》: 雁门关 “在州南七十里。明正统十年,黑苦等羌倡乱,巡抚寇深置关,临江据险,为州南门户。旁有偏桥,关外以溪为限,溪南即汶川县界”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洪武十一年(1378),讨汶川土酋孟道贯,“师进雁门关,道险,蛮复据之”。即此。


又称西陉关、西径关。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千米雁门山腰。与宁武关、偏关合称三关。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谓:“雁门古句注,西陉之地,重峦叠��,霞举云飞。两山对峙,其形如门,而蜚雁出于其间,故名。”附近峰峦错耸,峭壑阴森,中有路,盘旋幽曲穿城而过,异常险要,为历代戍守重地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,朔州刺史杨义臣救李景于代州,又帅马步二万,夜出西陉关,大破杨谅将乔钟葵,即此。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所建,万历年间复筑门楼。今存关门三座,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,尚有碑石数通。古人称为“三关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威远戍

    隋开皇三年 (583) 置,属资中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3威远县: “本汉资中县地,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僚,十一年改戍为县,属资州。”

  • 孟诸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虞城县: 孟诸台 “县境古孟诸之地也。台因以名”。

  • 济北郡

    ①秦置,治博阳 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旧县)。辖境南至今山东泰安、莱芜,西至德州、平原,东至邹平、阳信,北至河北盐山、海兴等地。西汉初改置济北国。后国除屡改为郡,不久复为国。南朝宋改济北国为郡,徙治肥城

  • 三沦湖

    即西湖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东西湖区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至元十一年(1274)伯颜至汉口,欲渡江攻鄂州,“千户马福进言,沦河口可通沙芜入江……。诸将自汉口开坝,引船入沦河。……径趋沙芜,遂入大江”。《清

  • 兴安盟

    1946年置,隶东蒙自治政府。盟府驻王爷庙(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)。辖科尔沁右翼前旗、中旗、后旗,扎赉特旗、喜扎嘎尔旗和王爷庙街。旋废。不久复置,直属兴安省。1947年属内蒙古自治区,王爷庙改称乌兰浩特

  • 安阳

    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临城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四年(前275),“廉颇将攻魏房子,拔之,因城而还。又攻安阳,取之”。②战国赵地。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三年(前296)

  • 死虎亭

   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,……水积为阳湖。阳湖水自塘西北,经死虎亭南,夹横塘西注。”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南朝宋泰始初,豫州司马刘顺率众拒刘勔,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

  • 甫田桥

    在今江西武宁县西甫田乡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:甫田桥“在武宁县西三十里,跨龙须洞水”。

  • 石渠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宣慰司极北地区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色许(今四川石渠县)。以境内最大的喇嘛寺色须寺的谐音得名。“石渠”,藏语意为“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”。色须寺为其后人所建。1913年属

  • 白宫市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白宫镇。清光绪《嘉应州志》卷1:“东路连潮州白鸭袅嶂顶,到白宫市三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