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凤县: 板闸谷,“宋开禧二年,金人窥大散关,由板闸谷绕出关后,是也”。
旧为周安寨,为明右江十寨之一。后置堡。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周安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宾州上林县: “西南有周安堡,在八寨中,旧为瑶、僮所据,嘉靖三年讨平之,万历七年改属南丹卫。” 清乾隆四十六年 (178
元元贞元年 (1295) 改瑞安县置,属温州路。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名瑞安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瑞安县置,治今浙江省瑞安市。属温州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
即今山西安泽县治。1949年安泽县迁治于此。(1)在山西省安泽县中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府城,人口 3020。自唐代起历为县治。1949年属安泽县一区,1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中立府置,直隶南京。治所在凤阳县(今安徽凤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、定远、霍邱以北地区。因府在明代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,建为中都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。明洪武二年(1369
亦作安乐坪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盐渠乡北安乐村。周围七十里,形胜险阻。《清史稿·勒保传》:嘉庆三年(1798),“(王)三槐与冷天禄踞云阳安乐坪,进围之。七月,诱三槐降,擒之”。
又名富陂县。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王化镇附近。东汉建武二年 (26)改为富波侯国,十三年 (37) 废。永元九年 (97) 复置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,属汝南
亦作三义镇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三岔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东部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汊埠,人口3800。因地处三条河流(东河、西河、外河)汇合处,故名。1899年
西汉置,属敦煌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破城子。北周省入凉兴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。属敦煌郡。晋元康五年(295年)曾改隶晋昌郡。北周废入凉兴县。
即芦芽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50宁化军:芦衙尖山“在军界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