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雩都县

雩都县

西汉高帝六年 (前201) 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古田坪 (今江西于都县东北四里)。三国吴置庐陵南部都尉治此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为南康郡治。东晋永和五年 (349) 移南康郡治赣县,以雩都为属县。南朝陈废。隋开皇中复置,属虔州。大业初属南康郡。大业中徙治今于都县。唐属虔州,武德初徙治今于都县东南梓山乡固院,贞观中复还治今于都县。南宋属赣州。元属赣州路。明属赣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1957年改为于都县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,治今江西省于都县东北东溪。属豫章郡。“因雩都水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三国吴为庐陵郡南部都尉治。西晋为南康郡治。南朝陈永定初移治今于都县东南,隋大业中移治今于都县治。属南康郡。唐武德初又移治今县东南,贞观中复移治今县。属虔州。南宋属赣州。元属赣州路。明、清属赣州府。1957年改名于都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农镇

    又名兴农镇、小站。即今天津市东南小站镇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光绪元年 (1875),李鸿章令淮军于此屯垦,凿川引水,“由咸水沽西面海河口接挑引河一道,导流南下二十里,至新设镇曰新农镇”。二

  • 宋丘县

    南齐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。后废。

  • 奈布东

    即乃东宗。今西藏乃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奈布东城 “在喇萨东南二百二十里”。后称乃东宗。

  • 吴滩场

    即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吴滩镇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吴滩场“距城七十里”。

  • 朝觐台 (臺)

    在今山东泰安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》 “舞鹤台” 条引 《旧志》: “宋真宗封祀坛,在岳南五里。有王旦碑、朝觐台,在 (泰安) 州南,有陈尧叟碑。”

  • 赫章县

    1942年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赫章县。在贵州省西北部,邻接云南省。属毕节地区。面积3235平方千米。人口64.4万,有汉、彝、苗、布依、回等民族,少数民族占21.7%。辖6镇、12乡(含12民族

  • 迺州

    即延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巴平、六寨间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有迺州。“迺” 当作“延”。

  • 瓦窑墟

    在今广西融安县东鸦瑶乡。清属永宁州。光绪《广西地全图》永宁州图:西北有瓦窑墟。

  • 朝阳寺

    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上园镇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 北宁路线路图: 锦朝支线有朝阳寺站。

  • 千秋涧

    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南宋淳熙十二年(1185),“和州守臣请于千秋涧置斗门,以防麻澧河水泄入大江,遇岁旱灌溉田畴, 实为民利”。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。南宋淳熙十二年(1185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