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川溪
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白龙江支流下寺河、黄沙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武县: “有青川溪,下流合白水,入嘉陵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龙安府》: 青川溪,“ 《旧志》: 源出清潭 (塘) 岭,合白雄关山溪,下流二十里至青川城东转南,又一百里至昭化县界入白水”。
即今四川青川县西南白龙江支流下寺河、黄沙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武县: “有青川溪,下流合白水,入嘉陵江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龙安府》: 青川溪,“ 《旧志》: 源出清潭 (塘) 岭,合白雄关山溪,下流二十里至青川城东转南,又一百里至昭化县界入白水”。
①即南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《北齐书·文宣纪》: 天保六年 (555),“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,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”。即此。②又称沔口。为夏水 (汉水) 入长江之口。三国吴
西汉置,为上谷郡东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赤城县南。属上谷郡。为东部都尉治。东汉废。《水经注·沽河》:阳乐水(《汉志》作乐阳水)经女祁县故城南。
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 猗朵山 “在州西北。有泉下流为南甸河”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高坪乡(故陵场)。明嘉靖《云阳县志》卷上:古灵镇在“东三十里,萃南徼路”。古灵河至此入大江。
①即今辽宁沈阳城东北二十里之天柱山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沈阳中卫:东牟山在“卫东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吉林敦化市南长白山北坡之六顶山。为唐渤海靺鞨大氏的根据地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渤海
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。清代属永昌府,康熙四十八年 (1709) 改孟连宣抚司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
①在今安徽宣州市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5宁国府: 陵阳山 “在宣城。一峰为叠嶂楼,一峰为谯楼,一峰为景德寺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宁国府: 陵阳山 “在府城内。冈峦盘屈,孤峰秀拔,为一郡之镇。宋郭祥正诗
①在今湖北崇阳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崇阳县: 弩牙山 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有吴城港,水绕岩下,过其岩,势如弩牙”。②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84龙州江油县: 弩牙山 “在州东一百三十四里。高
在今湖北咸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金峒安抚司:两会溪在“司北五里。即积玉山溪涧所会流也”。
①俗称黄牛城。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十二里,与斗城 (范蠡城) 相近。《史记·春申君传》:黄歇请封江东,楚考烈王许之。“春申君因城故吴墟,以自为都邑”。②本赵邑,后属魏。在今山东冠县南十里。《史记·田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