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迹镇
北宋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。元废。
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,人口2500。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,后在此建石拱桥,故名马迹桥,镇因桥名。1953年属衡山县第四区,1956年为马迹乡。1958年为五星公社,1959年属东湖公社,1961年析出为马迹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建镇。盛产油茶、楠竹。矿产有瓷土、钠长石、钾长石、铜、石英等。有瓷厂。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北宋置,属岐山县。在今陕西岐山县东。元废。
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。面积34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,人口2500。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,后在此建石拱桥,故名马迹桥,镇因桥名。1953年属衡山县第四区,1956年为马迹乡。1958年为五星公社,1959年属东湖公社,1961年析出为马迹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3年建镇。盛产油茶、楠竹。矿产有瓷土、钠长石、钾长石、铜、石英等。有瓷厂。有圩场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即今山东莱西市(水集镇)。旧属莱阳县,1940年于此置莱西县。
又作镇海八剌哈孙。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,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。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。大德十一年 (1307)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。至治三年 (1323) 改立屯田总管府。又称镇海城。元
即今青海东部之青海湖。民国许公武《青海志略》第三章:青海湖,“蒙(古)语曰库库诺尔,库库即青,诺尔即海之意”。“青海湖”的蒙古语称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治所在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、郁南、云浮等市县地。贞观十一年 (637) 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置,治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十一年废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6肇庆府有“龙子岭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一》 “仙岭”条:“龙子岭在(新会)县东三十里。”
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灵丘县: “恶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,山路崎岖,峻险难行,因名。”
即今琉球群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东夷传》: “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,复有国,皆倭种。又有侏儒国在其南,人长三四尺,去女王四千余里。”吴人称之为夷洲。
又名隆矶、龙眼矶。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蕲州:“景定元年移治龙矶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“麒麟山”条下:“《宋志》:景定中移州治龙矶。矶盖在州西一里,亦曰隆矶,以隆然耸峙于江
在今广东雷州市旧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雷州府海康县: 雷阳驿 “在府城北。《舆程记》:自驿而南六十里为将军驿”。
俗称东方洞。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。北魏永平三年 (510)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。现存洞窟五个,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。第1窟高11米,宽18米,深13米。窟内大佛高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