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振岭
在今广西桂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高振岭 “在府北百余里。成化二年,韩雍讨大藤峡,登岭督战处”。
在今广西桂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高振岭 “在府北百余里。成化二年,韩雍讨大藤峡,登岭督战处”。
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。清雍正二年(1724)置下勒凹卜顿寨土百户。
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为黔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上: 彭水县 “因彭水为邑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 为黔安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
1941年伪满置,省会在四平街市(今吉林四平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、梨树、长岭、海龙、东辽、东丰、辽源、长岭及辽宁开原、西丰、昌图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威城县 (今广东郁南县南)。隋改为罗阳县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晏州置,治所在思峨县(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兴文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晏州。(1)南
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雷州路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海康县 (今广东雷州市)。次年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,九年 (1376) 属广东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、湛江、遂溪、徐闻等市县地。清属广东省
即潩水中下游。在今河南许昌、临颍、西华等市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一》:艾城河“即潩水, 自州东秋湖分流, 以临颍县东北, 又东南入陈州府西华县界。曹魏屯田时,邓艾所引河也”。
1923年析拜泉、青冈二县地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。1929年改为明水县。1923年由青冈、拜泉二县析置,治三里三镇(今黑龙江明水县明水镇)。1929年升县。
在今辽宁辽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 “平顶山” 条下: “通明山在司南九十里。山多洞穴,俗名窟龙山。” 民国 《辽阳县志》卷2: 通明山在 “城南七十里千山南。俗谷窟嶐山”。
在今越南永富省东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宣化府:三岛山“在杨县境。有三峰突起”。
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权水“出章山,东南流经权城北, ……东南有那口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