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里山
又名高禅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三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太初元年 (前104), “䄠高里”。注: “伏俨曰: 山名。在泰山下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亭禅山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。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年)“武帝禅高里”,即此。
又名高禅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三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太初元年 (前104), “䄠高里”。注: “伏俨曰: 山名。在泰山下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亭禅山。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。西汉太初元年(前104年)“武帝禅高里”,即此。
西汉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市。东汉属吴郡。东晋太元十九年 (394) 避郑太后阿春讳,改为富阳县。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,吴越复改为富春县,属杭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又改为富阳县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郴县置,为郴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省入郴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郴州市。为郴州治,次年为郴州路治。明初为郴
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 “出山店” 条下: “万历初,议者以出山、小林、界牌三处,俱离州二百余里,当河南桐柏、信阳等县连界之冲,为流寇必由之地。……请添设州佐于界牌镇,庶几可专事防
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飞泉山“在县东二里。旧名东隅。按《图经》:隋仁寿元年僚反,百姓城于山顶避难,遂有飞泉涌出,僚平泉涸,因呼为飞泉山”。
一作朝那湫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“湫渊祠朝那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:朝那县有湫渊祠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: “东水发源(高平) 县西南二十六里秋渊,渊在四山中。湫水北流,西北出长城北
在今山东境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幽州:“其浸菑、时。”一名耏水,又名如水。上游即今发源于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的乌河。自临淄西北以下,古分二支:一支西流经今桓台县境西北入济水,旱时干涸,故又称干(乾)时。《左
在今内蒙古河套北。《新唐书·论弓仁传》: 神龙三年 (707),“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,时张仁愿筑三受降城,弓仁以兵出诺真水、草心山为逻卫”。
①即今吉林农安县的旧称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)置农安县于此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农安县,土名龙湾。”②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金兀术次龙湾。以飞骑三百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青州(今山东青州市)。九年(1376)移治济南府(今济南市),寻改置山东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。清称山东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山东东西道宣
1944年升沐爱镇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沐爱镇。“沐爱”为彝语姓氏“木乃”译音转写。1950年改为沐爱县。1951年撤销并入高县。1954年划归筠连县。1944年由高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