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骊山
亦曰句骊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高骊山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《梁武帝舆驾东行记》 云: 自覆船山、酒罂山南次高骊山。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,东海神乘船致酒,礼聘之,女不肯,海神拨船覆酒,流入曲阿湖,故曲阿酒美也”。
亦曰句骊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高骊山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《梁武帝舆驾东行记》 云: 自覆船山、酒罂山南次高骊山。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,东海神乘船致酒,礼聘之,女不肯,海神拨船覆酒,流入曲阿湖,故曲阿酒美也”。
东汉建和元年 (147) 建,即今山西洪洞县东北霍山南麓广胜寺。唐改名广胜寺。
①西晋改绵虒道置,为汶山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。东晋后废。②北周天和三年(568)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隋仁寿初废。③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阳县置,为会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茂县
南朝陈置,为石南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隋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初属南尹州,后属郁林州。建中二年(781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陈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石南镇。为石南郡治。隋属郁林郡。唐麟德二年(6
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鳌江、流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甲子门水在“县东二百十里。《志》云:县有大陂、龙溪诸水,俱由此入海。海上有大石壁立,上下各有六十甲子字,故名。……明嘉靖中,倭寇广州,败还甲子
明置,属荣县。在今四川自贡市西十里贡井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荣县: 新罗镇在 “县南八十里。有盐课司。或曰司盖与富顺县接界”。
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码头镇旁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南康府星子县:“又出北门五里至五里牌,迤西行五里至马头岭。”
①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织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甾川国东安平:“菟头山,女水出,东北至临甾入巨定。”《水经·淄水注》:女水“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。《从征记》曰:水西有桓公冢。……或云齐桓公女冢在其上,
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甘都镇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9:“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地势宽广,咫尺黄河,生番出没,议筑土城,周一百七十六丈,高二丈二尺,东西二门,次年工竣。”
在今河北曲周县西南东大由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广平府二》:大繇镇“在永年县(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东二十五里。……旧皆有城,今圯”。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亦作章揭拔。约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、阿里地区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。《敦煌吐蕃文书》 载: 在悉立地区,首领为章首领,名叫诺那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章求拔国,或曰章揭拔,本西羌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