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河北宣化县北盘常河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 洪武二年 (1369),常遇春攻克开平,“师还,次柳河川,暴疾卒”,即此。
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三十里京山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一名马鞍山。在今海南省琼山县西四十里石山镇。《舆地纪胜》谓之马鞍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西石山“山多石,下有洞,容数百人,出泉甚清冽。顶上有井,源与海通。其西南一里有递莲洞, 自石门入,径窦委
明置,属镇番卫。在今甘肃民勤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镇番卫:东安堡“在卫东”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岭县置,属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。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属横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岭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
即平地泉。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。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在内蒙古所设、由张家口至归化城之驿站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平地泉。
亦名玉关。西汉武帝置,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五十里小方盘城。因古代西域玉石皆经此输入,故名。与其南边的阳关,同为汉时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,习称出玉门关为北道,出阳关为南道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西域本三十六
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84年羌族贵族姚苌称王,两年后称帝于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,国号秦,史称后秦。有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山西一部分地。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。共历三主,三十四年。
北魏置,为析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文帝置,治今河南省西峡县。为析阳郡治。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。
又作领噶尔谿、晤欲领喀尔。即今西藏南木林县东乌郁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乌雨克灵喀城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三百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