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皮部
清初又称使犬部。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。包括赫哲,费雅喀、库页等族。清吴桭臣 《宁古塔纪略》: 衣朗哈喇 “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; 又六百里为黑斤;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; 总名乌稽鞑子,又名鱼皮鞑子,因其衣鱼皮,食鱼肉为生,故名”。
清初又称使犬部。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。包括赫哲,费雅喀、库页等族。清吴桭臣 《宁古塔纪略》: 衣朗哈喇 “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; 又六百里为黑斤;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; 总名乌稽鞑子,又名鱼皮鞑子,因其衣鱼皮,食鱼肉为生,故名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琉璃镇黄土坡村。1981—1986年在此发掘西周时期燕国墓葬二百余座,车马坑三十余座,共出土各类器物数千件。其中青铜礼器一百余件,多有铭文。铜罍、铜盉有长篇铭文,属于西周初期一代
①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北一百五里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 卷36竹溪县: 铜钱关 “嘉庆间总兵王凯、参将林泰带兵驻守”。②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。地处鄂陕交界,为古代交通要冲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南部
又名白土寨窑址。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青龙山南麓。以出产白瓷土著称。建于唐代,出产民用、佛用、建筑用的彩瓷。北宋达到极盛,建窑七十二座,产品畅销今苏、鲁、皖、豫等省。现尚可辨识窑址十余座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安邑县(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十里安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夏县、闻喜县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复置,贞观十七年 (643) 又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,秦淮河上别渚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天监九年(510),“新作缘淮塘,北岸起石头迄东冶,南岸起后渚篱门迄三桥”。又《侯景传》:太清二年(548),侯景作乱,“鄱阳世子嗣、裴之高至后
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十八里汪洋乡。旧属孝感县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孝感县东北有汪洋店。
又称紫霄峰,亦称萧史峰。在今江西新建县与南昌市湾里区梅峰之间。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婿萧史与秦女弄玉在此吹萧引凤处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洪崖“西有鸾冈,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。冈西有鹄岭,云王子乔控鹄所径处也
即今山西襄汾县南十五里柴庄村。《魏书·长孙肥传》: 东晋元兴元年 (402),长孙肥击后秦姚平,“平退保柴壁,太祖进攻屠之”。即此。即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、汾河东岸柴庄。东晋元兴元年(402年),北魏长
即今安徽宣州市北百余里狸桥镇。清光绪《宣城县志》 卷4: 狸头桥 “在蒋山。里人徐凤建”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 安徽宣城县东北固城湖有狸头桥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豫章郡置,治所在临汝县 (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以南的旴江及宜黄水流域,西至乐安县境。南齐徙治南城县 (今江西南城县东南)。南朝陈复徙治临汝县。隋开皇